够建立一个统一的内部市场。
朱由校此前进行改革之后,大明的内部市场实际上是出于分裂状态的。在改革地区,以及未改革地区,有两种税收制度,连货币都不太一样。
如果大明全境完成改革,在加上铁路修筑过去,对于那些工厂主来说是有巨大的利益的。这意味着他们的商品,可以销售到全国各地的市场。
而此时北方各省,外加湖广、江南完成改革之后,改革区内的市场已经是非常巨大了。
一大批民资工厂主,现在开始转而支持朝廷的改革政策。
当然朝廷对这些民资企业收税的时候也是不手软的,基本上每一个环节都是有税的,奈何市场足够大,而且新技术的红利还没有结束,所以还是很赚钱的。
天启十二年的改革,特别是针对福建和广东两省。这两个省份的海贸比较发达,特别是福建地区,走私猖獗无比。
经过这些年海军的打击,走私倒不是那么猖獗了。
很多大海商虽然在勾结海盗,但奈何海军的战舰太多,而且战舰吨位也越来越大,那些海盗碰上皇家海军只能夹着尾巴跑路。在海军的持续围剿之下,那些海盗的基地纷纷被拔除,声势也就被压制了下去。
海盗并不是只在海上到处流窜就可以的,他们需要基地进行补给、交易,所以只要把他们的基地扫荡掉,海盗就难以继续发展。他们没有补给和交易的地方,力量也就无法壮大。
不过走私还是有不少,这次在福建和广东的改革,重点就是全面构筑海关体系,并打击沿海走私。
大明的海关,将在这次改革中建立成一个完整的海关,本土大陆从南到北的所有沿海进出口的港口,都将有海关的存在,所有进出口的货物都将缴纳进出口关税。
福建和广东的改革,也引起了一些地主势力的反弹,不过很快就被中央军给镇压下去了。
朱由校的改革方案,确实是触动地主利益的。
地主不能再无脑的通过将土地租给佃农来进行盘剥,不过地主阶级对新的制度,倒也不算完全抵制。朱由校还是给他们留了路走的,只要变成了自营生产的农业公司,税率还是可以接受的,所以很多地主也坦然接受了改革。
工商阶级对改革也有一定的反弹,但是实力最强的江南金融寡头已经被灭了,现在也没有多少不开眼的刚跳出来。
改革触动最大的还是那些特权免税阶级,但是敢反抗改革的都被镇压了。现在朱由校对大明的统治,并不是依靠那些特权免税阶级来维持的,而是通过新的利益集团来维持统治格局,所以那些特权免税阶级即便是反抗改革,也无力回天。
随着福建、广东、江西这些省份纳入改革,一时间税收大涨。
出现大幅度增长的不仅仅工商税,还有农业税同样也大幅度增长了。改革后的农业税,是只针对拥有一定土地的群体的。而且天启十五年,朱由校将北方的免税定为50亩以下,东北黑龙江地区,则是300亩以下,南方各省则普遍是30亩以下。
不同的地区,根据其农作物产量的不同,制定出不同的免税划分。目的就是为了让中小自耕农可以不被税收所困扰,同时可以过上小康的生活水平。超出这个水平的,则开始缴纳农业税,但农业税也不是很高,一开始只有5%,然后逐步提升到10%,农业公司的税率都是10%。
而对于地主的农业税收起来,那是毫不手软。交不起也没有关系,收走土地拍卖来凑。
如果是成立了农业公司,除了10%的产出税之外,还有25%的盈利税。如果要体现,还得收取个人所得税。当然这个个人所得税,还是可以规避的,但是那无25%的盈利税是必须要交的。
如果是传统的地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