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66章 仿佛回到了过去(二)(第2/4页)  我生活在唐朝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海外商人的“总经销权”,勒令他们只得与“南太物流”合作,而且只能买“南太物流”的东西,不然嘛.......

    太平秘卫杀人从来都不是一个一个,都是一家一家的,没看到某个不同意的大食商人被抓,十几年的身家毁于一旦,连孩子都被卖做奴隶么?

    反正都是些胡人,杀便杀也,没看到他们的主子都不敢吭声,同行们还弹冠相庆么?某个太平秘卫酒醉时分曾经说道。

    自古以来,只有同行才是赤裸裸的仇恨。

    虽然这个收购价格嘛,虽然比以前高一倍,但是外籍商人们现在只需要再泉州等着,源源不断的大唐货物就会送过来,再加上刀子就,立刻就被某座大山给堵住了嘴,让他噤声.......

    在本地世家看来,些许小民有几个钱?这公主都放弃了这么大的利益为民谋福祉,某些“刁民”还敢生事,反对我们敬爱的太平镇国公主?

    狼心狗肺之徒!!某个世家家主愤愤不平地看着某个“刁民”愤愤不平的骂道,只觉得正义凛然。

    太平公主只搞“寒门”,不搞“大户”,还让出了高端市场份额的行为,让重回朝堂世家们欢欣鼓舞,立刻加入到盘剥维护“小民”的行列中来,而且在朝堂上对于太平一系投桃报李。

    你要告是吧,行,我先查查你家,看看你家少交了多少税,强占了多少田地,逼死了多少长工,这点事情,县尊不清楚,我这个长期住在本地的人,我还不清楚么......

    还是穿越客那句话,你既然要“讨公道”,那我就给你公道,比你想象中的更加公道。

    那个破坏耕牛农具的地主,儿子在长安被排挤赋闲回家的“积善良民”,随后以杀牛罪,活活被杖死,而且“数额之大,罪行之深,让人惊叹!!”

    再加上查出的“不法事”,被以谋逆杀了全家男丁,儿子被明正典刑,钱财田地一部分充公,一部分“返还”给被害民众,引得乡民直呼“青天”,县令考绩评为上上,眼见就要超擢拔升。

    唐代之所以禁杀耕牛,不仅仅是因为破坏农业生产,更大的原因是怕造反!牛皮可为甲,牛角,牛筋为弓弩,大面积的杀耕牛,让农民没办法耕地,又有了武器皮甲,那就只有造反了。古代哪怕是病死的牛被杀了,牛角,牛筋,牛皮等物,都是要交给官府的,不然就有谋逆之嫌.......

    于是那户“积善之家”,就作为一杆“大旗”,活活地被砍倒了。

    贪婪的地方世家和急于升官的当地官员似乎看到了机会,这种又得名又得利的事情,比起原来盘剥来说,还干的过啊,更何况,他们积压在府库的陈粮,也被南太物流卖了个好价钱呢。

    这不叩谢公主大恩??用实际行动表示表示?

    于是他们纷纷严查“不法”,瞬间让某些“良民”回到了那个动乱飘摇的前隋。

    那是怎样一个糟心的时代啊,不仅要防备世家大族为了起兵或者自保的吞并,也要担心某些“草民”突然一声喊,打破家门“取钱粮”........

    隋末之时,三十六路反王,七十二路烟尘的悲惨时代还记忆尤新,所有像他们这样的“良民”惶惶不可终日,日夜惊惧“民”不聊生的“乱世”。

    于是,就在大唐近乎三分之一的土地上,科举寒门地主之间,产生了越来越严重的内卷化,而弹劾辱骂太平公主的奏章,雪片一样飞向长安。

    但是,石沉大海。

    “青苗钱”害民之法也,某个小官甚至痛心疾首地上了一副千里饿殍图,差点一头碰死在大殿上。

    然后他就真的碰死了,不是在朝堂,而是在天牢。

    “汝等欲离间天家骨肉乎?”李显罕见的愤怒了。

    “既如此,便遂汝愿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