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后24章 全面反攻(第3/5页)  1255再铸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得到正义的审判。”
    王元静静听着,没有立刻回复,在心中把这些记牢,然后才说道:“多谢张兄指点。这些本是应有之举,只是有一点,我国此时也是在东西两线作战,如果要去西线对抗突厥军,那么是不是在东线先与元国停战,撤回兵力调往西线才好?”
    秦国发动战争后,一方面在西线向河中国进军,另一方面则向东进攻控制恒河口和缅甸地区的元国。一开始,元国也和河中国一样溃不成军,大步后撤,但秦军进攻到元国中部的山岭地区后就进展缓慢,堆积了大量兵力却徒劳无功。
    张国信思考了起来。王元有此提议,就是说秦军想从东线撤军了,但如果单方面撤军的话容易被东线的华盟军队追打,所以想事先征得华盟的同意。但是他们把军队撤回西线,也不一定就是去防御突厥人的,说不定是向河中前线增兵呢?
    思来想去,他也做不出决断,只得模糊地说道:“此事原则上可行,至于具体事宜,还是留待进一步商议吧。”
    王元笑道:“那就敬候佳音了。”
    7月15日,呼罗珊,汗血马城。
    呼罗珊是一个地理概念,大致包括伊朗高原东北部c阿富汗地区以及河中国南方的沙漠地带。此地曾经是东西方交流的枢纽之地,诞生过数个大帝国,后来随着气候变迁和商路转移逐渐沦为穷山恶水。
    在近代,呼罗珊地区一度成为华盟c伊尔汗国和印度地区间的缓冲区,由一系列小国和部族自治区组成。而突厥国和秦国崛起之后,呼罗珊在短时间内被周围强权控制瓜分。
    这场战争开端之时,边缘联合的军队就是从呼罗珊南部出发,向北攻入河中国的领土,而等到华盟恢复实力之后,战线又逐渐被反推了回来。
    呼罗珊人烟稀少c交通不便,战争早期边缘联军进攻之时,就受到补给线的严重限制。如今华盟转守为攻,同样也遇
    到了补给问题,战线推进的速度很缓慢。
    现在,双方在呼罗珊南部山区达成了新的平衡。华盟进攻不易,联军要在广阔战线上布防同样很吃力,双方战术上没有什么亮点,基本上就是在比拼耐力和底力。
    汗血马城是这条战线上最重要的几个节点之一。此城位于呼罗珊西南,距里海约四百公里,因当地出产著名的汗血宝马而得名,主要居民为突厥人,是突厥汗国历史学家钦定的龙兴之地之一。大约五十年前,此城因运河和铁路的相继开通而快速发展,成为了突厥汗国与华盟交流的知名口岸。
    九州军河中战区对此地极为看重,只要拿下它,接下来便可将战线推进到里海沿岸,进而可以从水路取得补给,后勤问题将得到显著缓解,并且能进一步威胁突厥国本土。
    但突厥军也在汗血马城周边部署了大量兵力,补给受限的九州军想拿下它并不容易。今年以来,九州军已经对这一地区发动过三次进攻,每次都是初期进展顺利,第三次时甚至占领了整个城区,但后继乏力,鏖战后不得不撤回后方。
    呼罗珊地区夏季炎热,本不适合战斗,但就在这大热天中,九州军反常地向前线增兵c囤积装备物资,引发了联军的警惕。经过一次次危险的侦察过后,防守汗血马城的突厥部队已经确信敌军的规模达到了一个危险的等级,战斗随时可能爆发。
    而到了前天,战斗终于打响了。
    空袭与炮击几乎同时发生,随后九州军的机械化部队轻而易举地突破了突厥军的前沿防线,向纵深阵地穿插而来。
    这一点并不出乎突厥军的预料,事先早就做好了预案,以有限兵力迟滞敌军脚步,不断诱敌深入,试图等待敌方疲敝之时再发起反击。与此同时,呼罗珊战线上的其它联军也活跃起来,一方面加强戒备,另一方面也试探性地发起攻击,牵制九州军的力量。
    经过两天的战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