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615章 我要跟他们进行一场交易(第一更)(第1/3页)  抗日之敌后争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陈政宇不知道的是,团长心里承受的压力比他大的多。
    作为一个穿越者,没有人比他更清楚华北地区未来几年的抗战局面。
    抗日军民不仅要承受日伪军越来越严酷的扫荡和封锁,还要承受一场前所未有的大旱灾。
    周成没有记错的话,从今年开始,老百姓的收成就会因为这场持续近三年的大旱灾而受到影响,开始减产。
    明年达到最严重的地步,地里的收成很可能连老百姓自己的口粮都不够,更不用说养军了。
    历史上,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大天灾,再加上日伪军更加残酷的扫荡和封锁,总兵力一直保持高速增长的八路军第一次出现负增长,而且整整持续了两年之久。
    也就是在这段时间内,八路军提出了精兵简政,自力更生,自给自足的办法来渡过危机。
    兵力雄厚,掌握大片根据地的八路军在这场天灾人祸面前都损失惨重,更不用说救国军了。
    为了增加救国军将来应对这场天灾人祸的能力,周成一年前就开始筹集和储备粮食,确保天灾到来后,部队不增加防区老百姓的压力,防区军民一起熬过那段日子。
    眼前这场意外的到来无疑打乱了周成的计划。
    本来自己已经给部队储备了差不多两年的粮食,今年秋收再想办法储备一些,部队就能依靠储备粮顺利熬过天灾。
    为了救济灾民,团里不得不拿出一半的储备粮分给老百姓,意味着部队储备粮也出现了一年的粮食缺口。
    部队扩编以后,救国军总兵力超过一万人,再加上负责管理防区的地方干部,地方部队,需要部队养活的伤残战士,兵工厂工人需要吃粮的全部加起来超过一万五千人。
    按一个人一天需要一斤口粮来计算,一年的粮食缺口就是五百六十万斤,加上灾民需要的六百多万斤粮食缺口,差不多一千两百万斤。
    这就意味着救国军不动今年秋粮的情况下,还要想办法搞到一千两百万斤粮食才能保证防区安稳渡过接下来的天灾人祸。
    周成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八路军即将进行的精兵简政。
    如果自己把防区内吃公粮的人数控制在一万人以下,三年时间可以剩下五百多万斤粮食,相当于部队所需的粮食缺口就没了。
    对现在的救国军来说,一下子少几百万斤粮食缺口肯定可以大大减轻团部和自己的压力。
    不仅如此,作战部队减少几千人后,防区就会相应多出来几千壮劳力。”
    如果团里把他们组织起来,在防区开荒种地,从事农业生产,不仅可以做到自给自足,还能给部队提供大量粮食,进一步减轻防区老百姓的压力
    为了防区军民可以顺利熬过接下来的天灾人祸,周成决定等唐宇峰到达阳泉就跟他商量精兵简政的事。
    但也有一个问题,从部队开始精兵简政到组织部队开荒种地,再到粮食收获这需要大量时间,防区内嗷嗷待哺的十几万灾民等不起。
    所以救国军开始精兵简政之前,必须先把灾民急需的粮种跟口粮解决了,还要把他们生活必须的铁锅跟农具补齐,不然给他们粮种都没办法春耕。
    脑子飞速运转,思考可能解决问题的办法。
    但连续想了好几个获取粮食的途径都被自己给否决了。
    看到陈政宇眼巴巴盯着自己看,周成很无奈回答:“从外面获得粮食的途径基本被日伪军和战区给掐断了,我们只能想办法自给自足!”
    陈政宇没想到团长面对这个问题也犯难了,一脸失望回答:“自给自足的话最快也要等到秋收。我担心十几万灾民根本撑不到那时候!”
    “能不能提前秋收!”周成提了个看似非常愚蠢的想法!
    “不可能”陈政宇脱口而出。
    “我虽然没种过地,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