捆了,送在那御水河中,浸了我三日三夜。多亏六甲金身救我归西。奏与如来,如来将此怪令到此处推他下井,浸他三年,以报吾三日水灾之恨。一饮一啄。莫非前定。今得汝等来此,成了功绩。”
行者道:
“你虽报了什么一饮一啄的私仇,但那怪物不知害了多少人也。”
菩萨道:
“也不曾害人,自他到后,这三年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何害人之有?”
行者道:
“固然如此。但只三宫娘娘,与他同眠同起。点污了他的身体,坏了多少纲常伦理。还叫做不曾害人?”
菩萨道:
“点污他不得,他是个骟了的狮子。”
八戒闻言,走近前,就摸了一把,笑道:
“这妖精真个是糟鼻子不吃酒——枉担其名了!”
行者道:
“既如此,收了去罢。若不是菩萨亲来,决不饶他性命。”
那菩萨却念个咒,喝道:
“畜生,还不皈正,更待何时!”
那魔王才现了原身。菩萨放莲花罩定妖魔,坐在背上,踏祥光辞了行者。咦!径转五台山上去,宝莲座下听谈经。 却说那孙大圣兄弟三人,按下云头,径至朝内,这时那井龙王已经收了法术,回归那琉璃井中去了,只见那君臣储后,几班儿拜接谢恩。行者将菩萨降魔收怪的那一节,陈诉与他君臣听了,一个个顶礼不尽。正都在贺喜之间,又听得黄门官来奏道:
“主公,外面又有四个和尚来也。”
八戒慌了道:
“哥哥,莫是妖精弄法,假捏文殊菩萨哄了我等,却又变作和尚,来与我们斗智哩?”
行者道:
“岂有此理!”
即命宣进来看。众文武传令,着他进来。行者看时,原来是那宝林寺僧人,捧着那冲天冠、碧玉带、赭黄袍、无忧履进得来也。行者大喜道:
“来得好!来得好!”
且教道人过来,摘下包巾,戴上冲天冠;脱了布衣,穿上赭黄袍;解了绦子,系上碧玉带;褪了僧鞋,登上无忧履。教太子拿出白玉圭来,与他执在手里,早请上殿称孤,正是自古道:“朝廷不可一日无君。”上了宝殿,南面称孤,大赦天下,封赠了宝林寺僧人回去。却才开东阁,筵宴唐僧,一壁厢传旨宣召丹青,写下唐师徒四位喜容,供养在金銮殿上。
那师徒们安了邦国,不肯久停,欲辞王驾投西。那皇帝与三宫妃后、太子诸臣,将镇国的宝贝,金银缎帛,献与师父酬恩。那三藏分毫不受,只是倒换关文,催悟空等背马早行。那国王甚不过意,摆整朝銮驾请唐僧上坐,着两班文武引导,他与三宫妃后并太子一家儿,捧毂推轮,送出城廓,却才下龙辇,与众相别。国王道:
“师父啊,到西天经回之日,是必还到寡人界内一顾。”
三藏道:
“弟子领命。”
那皇帝阁泪汪汪,遂与众臣回去了。而在三藏师徒走了之后,那乌鸡国国主却下了一道命令,除了那宝林寺外乌鸡国国内寺院一并捣毁,僧人还俗,尤其是有供奉文殊菩萨的寺院更是重中之重,那宝林寺虽然得以幸免,但是寺中的文殊殿也是改了名字,毁了文殊菩萨的佛像,改名四圣殿,殿中重塑了唐僧师徒四人的塑像和一匹白马专门供奉,而那供奉井龙王的龙王庙则似雨后春笋一般在乌鸡国中出现。井龙王成了乌鸡国最主要的祭祀神灵之一,这是唐僧等人所不知道的了。
再说那唐僧一行四僧,上了羊肠大路,一心里专拜灵山。正值秋尽冬初时节,但见——霜凋红叶林林瘦,雨熟黄粱处处盈。日暖岭梅开晓色。风摇山竹动寒声。师徒们离了乌鸡国,夜住晓行。将半月有余,忽又见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