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chapter4(第2/3页)  某平行世界的男神[综]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了祖母武则天和李家一脉相承的凉薄寡情,李隆基为人的薄情程度其实是丝毫不亚于他的祖母和父亲。

    这样的一个人能这般宠爱着的孩子,岂是凡夫俗子

    其实一开始,高力士真的只觉得这是一个纯孝柔顺的小孩,但是随着安泽一和李隆基一天天的关系亲近,天性谨慎细密的他在朝夕相处当中就渐渐地发现这个孩子的不同之处。

    谁家的小孩明天早上一到时间说起床就起床绝不会赖床半刻

    谁家的小孩自己穿衣洗漱都不用他人帮助

    谁家的小孩不贪嘴喜欢吃什么就吃什么

    连圣上或者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这个在当时才三岁的孩子就做得到。

    起床利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而在吃饭方面更是,每道菜只夹一筷子,不多夹一星半点,吃什么都是神情淡淡看不出喜恶,丝毫不会让人看出来他钟意哪一个。

    可以说,凭着这份克制到堪比苦行僧的自律,他就知道,三岁看老,此子绝非池中物。所以后来,当朝臣感慨他练字的坚持与自律时,高力士却是感慨着“果然如此”的同时,也由衷地在心里面升起一种期待。

    这大概是谁都会有的期待,对这个孩子的将来充满期待,却又希望他永远保持这副温柔澄澈不被污染的样子。

    所以,他为什么要想不开去为了那些人去招惹一个怎么看都前途不凡而且还是圣上心头好的小殿下

    更何况,小殿下虽然比年长兄弟们在气度上更有几分不食人间烟火的清贵矜持,但是对谁,包括自己和宫女们,都是笑容平和友善的。他也没有像其他王孙大臣一样对他的态度或鄙夷或讨好或忌惮,他对他的态度是尊重的,会礼貌的喊他“高叔叔”,而且还不是尊重他的地位身份,而是尊重他是一个平等的人。

    仅是这一点,他对他的印象就很不错。

    他看着那个在紫宸殿生活了两年的小豆丁,觉得两个人井水不犯河水,自己静静地看着,就可以了。

    其他的小动作,无需去做。

    不过很快,高力士就觉得,自己做对了。

    开元四年,也是716年,安泽一四岁的时候,山东地区发生蝗灾。

    蝗灾,安泽一是知道的。虽然在他记忆里的二十一世纪的中国不曾再发生,但是在古代的中国,蝗灾是在历朝历代都出现过的。而在更早的时期,不,是在科学不曾普及、鬼神一说尚存在的时期,百姓只知设祭膜拜,却不敢捕杀蝗虫,任由蝗虫嚼食禾苗。

    想想他们信的蝗神,安泽一虽然在这个时代的时候可以理解,但是他心里面还是受不了的。

    在紫宸殿里,气氛很凝重。

    姚崇上奏道“诗云秉彼蟊贼,付畀炎火。汉光武诏曰勉顺时政,劝督农桑。去彼螟域,以及蟊贼。此除蝗谊也。且蝗畏人易驱,又田皆有主,使自救其地,必不惮劝。请夜设火,坎其旁,且焚且瘗,蝗乃可尽。古有讨除不胜者,特人不用命耳。”就是诗经和汉光武帝都曾下诏证明过,蝗虫怕人,容易驱除。一把火烧了,蝗虫才能灭尽。古代有除蝗而没能灭尽的,只是因为古代的百姓没有尽力。

    安泽一一边写着字一边一心两用的听着,觉得姚崇说的很有理。蝗虫说直接一点就是蚂蚱,那玩意油炸烤着都能吃,有什么好怕的

    好吧,他也是没有见过蝗灾时期那大片大片飞舞的蝗虫,站着说话不腰疼。

    其他大臣议论纷纷,有不少不赞同的。用他们的话,就是蝗虫不宜捕杀,不然容易冒犯了蝗神。

    安泽一蝗神个那是啥玩意

    李隆基有些犹豫不定,姚崇这个时候准备加一把火,继续进言“庸儒泥文不知变。事固有违经而合道,反道而适权者。昔魏世山东蝗,小忍不除,至人相食;后秦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