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有如此情cāo,燕漓岂敢自珍?”燕漓道,“先生负伤多年,想必已有深刻体悟。”
展白阳答道:“魔气之难缠,在于其不断吞噬生机,自行壮大。吾虽以功体压制,每日强行逼出,但魔气在削弱同时也吞噬壮大,故卧榻多年,仍不能解。”
“哈。”燕漓笑道,“刚刚先生还责怪燕漓试探,一转眼先生便来试探我了。先生之伤难以医治,非在于魔气之顽固难缠,而在于它与先生的浩然正气功体自成金水相生之相,让先生之浩气,成了魔头之滋养,故而蹉跎经年。若非先生心境高深,壮志高洁如明镜,早已被魔气侵染了!”
展白阳闻言面露讶色,凝眉道:“大师眼力高明,儒门浩气确实易被魔气侵染,非修为高深者难以抵抗。然金水相生之说,却是首次听闻,尚请大师解惑。”
“先生应该知晓五德始终之说。”燕漓道。
五德始终说,乃是以金木水火土五行为根基,代表五种德运,相生相克,相互取代,在天地间轮回运转不休。从某种程度上说,它囊括天地间一切奥妙。
“略知一二。”展白阳答道,“此说囊括五行生克之变化,融汇天人合一之玄妙,解说历代王朝之兴衰。然白阳鲁钝,始终不能参透。”
此非谦虚之言。五德始终说,听上去像模像样,但真对应到各个朝代,却难以自圆其说,其解释颇具神棍风骨。
以地球为例,按照五德始终说创始者邹衍的说法,虞土、夏木、殷金、周火。水克火,故秦克周成就水德。而这个说到汉朝就乱套了,怎么解释都有牵强附会之感。
可是要说它不对,完全是神棍的大忽悠,又似乎很有道理,否则怎会被历代高人挂在嘴上,传承下来。
在异界也是一样。
五德始终说高高在上,却经常出错。后辈学者只能解释为自己鲁钝,参不透先贤之高妙!
然而,燕漓的下一句话,却让此说彻底变调。
“儒学便是金德。”燕漓道。
展白阳闻言面色微变,双眉紧蹙,一言不发,静听燕漓解释。
“儒家之要义在于仁。仁者,爱人。yu爱人,必从礼。故礼乐之道乃是儒门之基石。”燕漓解释道,“礼者,理也,乃是大地之纹章,呈金从地出之象,故五行属金。人道之礼法,乃是天地之纲常,千万年而不改,蕴含金性不坏之意。故儒门之浩气,乃是金相之威仪。”
这番话解释得简要,但展白阳学识高深,自然能听懂。
从训诂学上来说,如果两个字读同一个音,就可以用同一个意思来解释。毕竟在上古之时,古人的语言远没有现在丰富,而文字是记录声音的手段,所以同音往往同义。
礼与理,两个字同音。所以,祭祀之礼法,通于天地之道理。这也是儒门立教之根基。
而“理”字,也是经过变迁的。其本意乃是“纹理”,正是大地的花纹,代表天地规律法则,呈“金从地出”之象。
同时,“纹理”二字的绞丝旁与王字旁都是字形衍化中后添加的,其本字就是文章的“文”与表里的“里”。
从这个角度上说,文章其实就是纹章。《周易》坤卦六三说:含章,可贞。就是这个意思。而这一句,也可以从侧面证明儒家学说由土生金,居于金德的说法。
“金德由地而生,入水而藏。故儒家之修行,必取乎中正,若退一步则失之于庸碌,好似顽石之不灵;若进一步则折之于刚毅,成为祸世之魔头。”燕漓继续说道。
展白阳闻言双眉舒展,拊掌赞道:“大师高论,让白阳颇有茅塞顿开之感。”
“哈。只要先生莫取笑此等狂言,不曾见之于经典,不曾闻之于先贤,乃是一家之谬论就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