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想必卫峥被捕之事战英已经查得清楚,还是回去与战英商议之后,再做打算。
一开始萧景琰还想到梅长苏,这种事当然求助梅长苏筹谋最为合适,但是梅长苏这个人,理智有余、热血不足。不必相谈,萧景琰就知道救卫峥在理智的梅长苏看来绝对是“下策”,“上策”则是不闻不问,以此作为一个与父皇和好的契机,牺牲了卫峥一个,换来父皇更大的信任,为夺嫡打下更好的基础,夺嫡成功再大报冤仇。
道理萧景琰都懂,他也承认理智上梅长苏是对的,但牺牲卫峥他做不到。牺牲卫峥等于牺牲了很多真相,牺牲了正义,在明明知道卫峥是被冤枉的情况下,还见死不救,萧景琰根本做不到!而梅长苏巧舌如簧,大道理一串连着一串,萧景琰不想找他,怕自己被他的大道理所蛊惑生了动摇之心,自己一丝的动摇,卫峥很可能就保不住了。
殿前争执了几句,幸好午饭时间到了,梁帝也没有了当年的雷厉风行,没有马上要处置卫峥,还有回旋的余地。
萧景琰前去赈灾,一去就是一个多月,萧景琰知道母亲出身民间,深知民间疾苦,对自己肯定深为挂念,离了大殿,萧景琰便立即去向母亲请安。
萧景琰一向孝顺,赤焰案后唯一支撑他活下去的人就是母亲,这些年来,母子二人相依为命,只要在京城,只要是允许进宫的日子,萧景琰一定会去向母亲请安。在母亲这里,萧景琰能得到最大的支持、安慰与宁静。母亲与世无争,在这个风波不断的后宫之中,小小的芷萝宫这许多年倒也相安无事。只是因为萧景琰参与夺嫡,母亲也不得不被卷入其中,这是萧景琰最不愿意看到的事。虽然近几个月来母亲也得了些恩宠,还升为静妃,但萧景琰并不知这是福还是祸,所以萧景琰赈灾在外的时候,非常牵挂担心母亲。
进得芷萝宫,看到母亲安好,萧景琰喝着母亲炖了几个时辰的汤,才放下心来。
然而,岁月静好只是表面!小新的诉说激起了萧景琰升腾的怒火!原来自己不在京的时候,母亲竟受了这般责难!原来梅长苏知道却说不救!萧景琰深深的自责,都是因为自己抢了誉王赈灾的差事,抢了誉王能捞的好处与风头,与誉王站在了夺嫡的对立面,誉王和皇后才将矛头对准了母亲!
就看卫峥一案,誉王肯定是想通过此事,让自己冒犯父皇逆鳞,从此失宠甚至有更坏的结果;而皇后的责难,绝对不是为难一下母亲这么简单,皇后想把母亲置于死地!一想到此,萧景琰就便体生寒,梅长苏竟说不救,没了卫峥、没了母亲,自己还夺个什么嫡?!他夺嫡不仅想为死去的人讨回公道,更为了活着的人能更好的活下去!
好在母亲这里确实没事了,但卫峥还在悬镜司的天牢,萧景琰再没有停留,不顾母亲的声声呼唤,怒气冲冲地跑出门去。
出得宫来,萧景琰问明列战英情况,事实果然如自己所料,梅长苏不仅不救母亲,对卫峥的事也漠不关心。萧景琰之前生出的倚赖梅长苏的心顿时消失了,他对列战英道:“原以为这一年多以来,已经算是与他性情相投,理念相仿,没想到一遇到这样的才让我发现,这只不过是我的错觉而已。”
一回到靖王府,密道中便传来阵阵铃声。
萧景琰咬着牙叹了口气,他可以想见梅长苏一定会滔滔不绝长篇大论讲述不救母妃、不救卫峥的大道理,那些道理,萧景琰全部都懂,都懂!但萧景琰根本不想听!
铃声不断地传来,列战英劝道:“殿下,要不还是过去见见吧。”
萧景琰想,虽然梅长苏想做什么他已知晓,但自己想做什么,梅长苏并不知晓,还是要告诉梅长苏,以绝了他相劝之心!
密道门打开了。
走入密室,萧景琰还没说话,列战英先开口相求,求梅长苏相救卫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