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做,其实无论在文华殿还是在凤鸾殿,折子都是她批,这是大家都心知肚明却闭口不言的事,但把折子搬到凤鸾殿的这个行为无异于宣告天下,天下已由皇后在主事,这是大臣们所不能接受的。
顾念之感到疲惫却不打算改变,现在这个光景,她还怎么回文华殿,难为人也有个限度吧,况且,事到如今,这么一大摊子的事,她不去收拾,难道还指着李邺那个只剩半口气的人去收拾吗,说到底这个天下谁坐不是坐?
但她没想到,她没有对此做出应对之策,并不代表李邺也能接受,要知道,李邺只是是放权减负,并不是完全不管朝政,即使朝臣不说,他也知道这是坏了规矩的,只不过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打算混过去,现在有人开口了,他不能还一直装聋作哑假装自己不知道,不久他就收回了顾念之的批红画勾权,任那铺天盖地地奏章在文华殿里堆成一座又一座的小山。
顾念之失去握在手中的权力,曾经,她饱受无权之苦,惴惴不安,生怕在哪个不知道的下一刻,就在李邺选择的天平中败下阵来,成为权力角逐的牺牲品,后来她拥有了权力,这份权力让她产生了可以掌握命运,保护家人的错觉,如今她深刻感觉到这份权力的缥缈,这份不确定性让她感到焦虑和不安,没有什么比品尝到权力的美好,再失去它更为不甘的事了。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先前,顾盼之曾大力推动与西南边的齐国开通贸易,互通往来。这是经过殷正吉的实地考察和顾盼之的深思熟虑才做下的决定,两国都对对方的货物有比较大的需求,重金之下必有勇夫,就算把边境守的在严实,每年也会有大量的走私货流通在边境上,更别提有些商贩贿赂守卫,官商勾结,做大走私的勾当。
杨延律当年就算半个走私犯,顾念之对这些事倒是略有耳闻,而且齐国早年间也提过这档子事,李邺办过一段时间,后来又是灭佛又是推行新政的,也就慢慢冷了下来,顾盼之旧事重提,齐国积极回应,顾念之一番调和,李邺大笔一挥,贸易重开,由殷正吉坐镇西南,主导此事,没想到,刚过了两年,就出了事。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duge.com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