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章 第1章(第2/3页)  辰风飘淼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受到来自周围各个小国的欺凌压榨,自然免不了乱民异动频频发生。俗话说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后前朝废太子楚天赫天降奇兵振臂一呼,带领一批骁勇善战,善谋人心的有志之士组建义军,打着推翻昏庸无道政权,为民做主的旗号从中原一路攻至国都新安,由于讨伐路上不断吸纳新鲜血液增兵强将,故其攻入国都新安城的时候,已是势不可挡。推翻旧帝后,楚天赫被拥立称王,改国号为乾,称德昌帝,年号新德。

    新德二年,德昌帝就带领十万铁骑东征讨伐一直对乾朝虎视眈眈的司康国,辽国,逼两国最后不得不投降示好,缔结十年友邦之约。

    新德三年,以五万神兵的劣势大败九万南疆余孽。收复大片乾朝失地。

    新德五年,德昌帝又命大将军常鲁率八万神兵夜袭乾朝西边的蛮夷大后方,造成蛮夷军心大动,最后缺粮断水,元气大伤,只能退兵渭河东岸,德昌帝大悦,封常鲁为瑞王,驻守渭河西岸,封其独子为禁卫军副统领。

    新德帝不但开疆拓土,壮大了河山,而且任人唯贤,赏罚分明,平乱之后,大封天下,几位当时誓死追随的将领、英才都被授予无上功勋。除了前面所说镇守渭河西岸的瑞王,另外还有三大国公。庆国公冯驿当时负责粮草筹集,保障了大后方供给,现被委以户部事宜。安国公李易原是高旭国最大书院院长,撰写的举世之作数不胜数,当时在安抚民心安定军心上起了决定性作用。但要说圣眷最渥的则当属魏国公沈至阔一派了,沈至阔是在德昌帝还是废太子时就一直跟随左右的从龙之臣,可惜在最后攻入新安都城时为保护德昌帝避开一只疾驰而来的毒箭,自己却被身后负隅顽抗的前朝禁卫军一剑刺中要害而亡。德昌帝感怀其忠心耿耿,力排众议特封沈至阔当时才9岁的嫡子沈霖煜为魏国公。

    不得不说,这位德昌帝是个可以堪称为明帝的人,一时之间,清河海晏,天下太平。

    冷依涵十分庆幸自己穿到了一个太平盛世,不用颠沛流离,不用担心温饱,享受着上层阶级的生活。更让她舒心的是,她都不用担心什么宅斗宫斗。

    她从房里的杜嬷嬷那里偶然了解到她从六岁开始就随着老太君一起从新安的康定侯府搬到了江南别院,概因老康定侯是德昌帝还是太子时候的太傅,后太子被废之后,康定侯府也受到了牵连,原来的姻亲友朋都唯恐连坐避之不及,康定侯府一下从老牌世家退出政权舞台。老侯爷的身体也是因为郁郁寡欢而一夜之间一落千丈。后来即使请了民间的神医蔡衡也是无力回天,熬了一年多后终是离开了人世。为此,从年轻时候就青梅竹马相伴一身的老太君做出决定,带着全家人回到江南休养避祸。足足等了五年终于等到太子上位,重新起复旧员的奏令也随之颁布。三年前老太君让儿子们携带家眷陆续回到都城,望子孙能重振候府当年雄风。

    所以,现在这所江南别院里,只剩下了老太君和冷依涵两位主子。

    要说为什么会在子孙中独独留下了冷依涵陪伴,这个事更让人晕菜。

    原来原身与康定侯府里任何人都没有血缘关系,冷依涵的母亲当年带着三岁的她在路上偶遇遭遇劫匪的老太君一行,其母为老太君挡了一刀,老太君自此把母女俩当成了救命恩人。得知她们无亲无故,居无定所便做主认了冷依涵母亲为义女,让她们在康定侯府的梨苑安顿下来。

    因为老侯爷老太君只有儿子并未生过女儿,冷依涵母亲又对老侯爷和老太君竭尽孝诚,时常是衣不解带,目不交睫照顾老侯爷。而小依涵也特别懂事,常常做两位老人的开心果,故而真的不是一家胜似一家。

    后来有一年依涵母亲不知怎得染上了时疫,终是因拖得太久而撒手人寰。

    可怜小依涵仅仅五岁便无父无母,自此老侯爷和老太君把她记到了大儿子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