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70章 第170章(第5/6页)  荣华记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屡屡受挫。

    “你爹爹为了能对得住湖广的百姓,不像先前在扬州只是坐衙,十天半月地就下到各地去督查粮饷水利,重勘刑狱,却得罪了这里的宗室,尤其这回想替那几个被活活打死的佃农讨个说法,结果却遭了珉王的毒手——可知要当好官,也得选个好地儿,万万不能来这等豪强横行之处。”

    王氏摸了摸苏妙真的小脸,摇头擦泪,“不知这回你爹爹受伤,圣上能否秉公处置,还你爹爹一个公道……”

    苏妙真听了,望向庭院里亭亭而立的枇杷树,心中一沉。王氏只注意到珉王骄横掣肘苏观河办公,却没发现这里面还有个大问题。

    ——那便是珉王等宗室侵占了无数民田。

    她年初从扬州返还苏州时,因想起王氏的担忧烦闷,便刻意去查了查珉王其人。虽因着苏州里也生了许多风波而没能细细收集消息,但也知道,珉王当年就藩时,就从先帝手上得了三千顷的赏田。陆续地,乾元帝更赏了上万顷的籽粒田。

    但听王氏这意思,珉王竟然犹不满足,还侵占了无数沃地?那这样一来,就有许多让人忧心之处。

    第一,大顺的赋税制度与前世无异,官员权贵宗室勋臣等人的土地享有赋役的优免,宗室所受的赏田更是分文不征田赋,那荆州府乃至湖广道征收上来的粮税岂不一年更比一年少?同时,湖广道的百姓身上也被转嫁了越来越多的赋税徭役?

    第二,湖广更不同淮扬苏松等地,此地百姓以种田为生,副业不多。而种田就是靠老天爷赏饭吃,丰年还好,纵有赋税徭役,也能勉强支撑;若逢贫年,就得青黄不接,吃了这顿没下顿。在这种情况下,宗室侵占土地,让百姓连种也没得种,以史为鉴,那他们要么欠税,要么流亡,也就是说,保不住就已经有大量流民聚集山野,为寇作乱。

    苏妙真心中忧虑,但面上不表,她安慰王氏许久,因见得下人端着黑漆如意方胜捧案过来,她便接过走进卧房,服侍苏观河进用汤药。苏观河精神已经大好,只是腿脚仍不灵便,正写着一封奏章,或是为珉王殴打他和其他命官之事而写。

    见王氏拿着换下的纱布去取外伤膏药,苏妙真趁此机会将心中所思讲出,因道:“爹爹,珉王究竟私占了多少土地,会不会惹出流民作乱之事?”

    苏观河听得此话,剧烈地咳嗽四五声,只怕苏妙真唬得后悔不跌,忙上前替他捶背,又送茶让他喝了顺气。苏观河见她惶恐情急,摆了摆手,吃不两口,让她坐下,反道:“真儿,你来这些日子,外头可都是大晴天吧。”

    苏妙真闻言一愣,继而一惊,她撇过脸,瞅着从绛色窗纱透入的眩目日光,迟疑问苏观河道:“爹爹,你是觉得湖广要有旱情么?”四月底她也曾怀疑过湖广会有旱情,但一直没收到消息,最近这些日子又忙,又想着武昌历来有火炉之称,便没细想。可如今苏观河如是说——

    “其实武昌黄州等地还好,独荆州襄阳情况不佳,这也是为何爹要前去荆州劝珉王少与百姓起争端,眼下荆州府已经有不少人没了土地,再有旱情,就是大患。”苏观河喘了口气,道:“湖广道去年征收到的粮食已经押漕入京,一旦大旱,仓场留下的粮食怕是不足以赈济灾民,还得提早准备……”

    苏妙真这才明白过来,原来苏观河手中这奏章,是上陈湖广可能出现的旱情的。

    她瞅着窗外纹风不动的碧绿树叶,和抚须沉思斟酌言辞的苏观河,心中骄傲之余又莫名酸涩。暗想苏观河当年在京城扬州,虽也算勤恳。可却没像这会儿,连生病休养间还不忘公事——可见苏观河这几年在湖广,的确没一日省心过。而此番之事,又会如何收场?而乾元帝究竟还会不会继续偏袒珉王……

    连日大晴,暑热蒸人。

    京中出来的旨意比苏扬两地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