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44章 第144章(第2/4页)  荣华记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败光了家产。

    只不过这姑娘做起生意来,似乎并不只是为了赚钱,倒少了进取之心。朱三管事便一面暗暗感慨,一面笑道:“三年足够咱们的产业发展了。”

    苏妙真见他并不再出言反驳,也心中一轻。三年可是她良心的极限了,当即就留朱三管事下坐,就如何保密新式织机、如何管理织工做了探讨。两人各拿出来一些方法草案:一是雇佣不同木匠承办织机零件、二是不零散招人,而长期雇固定机工、三是派人监察巡视……诸如此类。

    一时事毕,苏妙真一面吃着蓝湘送上来的木樨花点茶,一面向朱三提起,她希望四月底就招人织布的事。

    却听朱三摇头道:“眼下不行,奴才收到风声说,这高织造可能以补足岁贡名义,要加收机头税和缎匹税,也就是说,只要有纺机,不管有没有卖出布匹,都要先交银子上去。不是说姑爷递了折子由应天巡抚上呈御前么,还是等这高织造被处置后再行此事,否则……”

    苏妙真将手中汝窑粉釉绘芍药茶盏往云纹案几上一搁,闻言皱眉。但仍是好言好语地送走了朱三管事,自己反复沉思。

    这位织造大人先前加收岁贡,肯定是想在顾长清的折子递上去前填平亏空,到底只要有了现银,等人下来一查,纵然查着他拿了钞关上的大笔银子,他也可以辩称这是为了岁贡考虑,才先拿了一笔银子没有归还。而这银子既然还在织造衙门,没有被他私吞,高织造当然也无罪,顶多被判个急功近利、恣意越权。高织造在从中运作一番,也不会有什么坏下场。

    可他现下还要加收机头税,这种敛财手段,也不顾物议,倒像是个狗急跳墙的模样,按理来说却不应该。织造局是个好差,高织造自然家财无数,他为何不变卖家产,反而要铤而走险,不顾民怨。

    苏妙真想了半日也没个头绪,见得炎光斜坠、日影西沉,便将此事暂且搁置,去到厨房亲手煮汤,预备等顾长清回来两人用饭。

    怎料到了掌灯时分,顾长清人也没回。

    顾寅过来报说他还在签押房与林师爷和钞关上的人议事,一时半会都不得闲,让苏妙真自行先用。

    苏妙真无法,也只好由绿意蓝湘几人陪着吃了晚饭。吃毕也不歇息,先是安排了全府上下的夏衫置备,又拟了为立夏所用的物品单子,再进了碧纱橱接着看《苏州府志》的第二十卷《公署》……如此直到戌末,第二十卷也被她尽数看完,笔记也抄录了下来。

    苏妙真走出落地绣并蒂莲枝纱罩,欲要去寻冬梅再借一卷,还没离碧纱橱走上三步,就见得侍书一脸不安的进来,看着她欲言又止:“奴婢好像犯了个大错。”

    苏妙真正急着去借书,便用《公署》一卷敲了敲侍书的头顶,笑道:“那你且先在这里面壁思过,等我回来细细询问再作处置。”说着,她便出房而去。

    侍书在后,眼瞅见苏妙真轻轻提起身上的金枝线叶沙绿百花裙摆,下坠的白银条纱挑线香袋儿拂槛而过,步伐轻快,似半分不在意自己究竟所犯何错,不由垂下了脸,面对纱罩,默默难受。

    那厢苏妙真提灯走到后宅的内书房阶下,见得里头烛光荧偟,料得冬梅该是在里头,便出声喊了几句,但并无人应,苏妙真还以为是冬梅忙着整理,便拾阶而上,推门进去,四下一看,虽燃了灯烛,却空无一人。

    再往里间一走,入眼先是一架红木八扇山水大屏风,后头则是一架又一架的紫檀书架,上头满满当当地堆了书。

    苏妙真本就爱书,视线一扫过去,见得上头似有不少孤本古籍,登时眼睛一亮,也忘了这是顾长清的书房,当即绕过屏风,要瞧瞧上头都有些什么。

    她正挑花了眼时,忽听外间“吱呀”一声响,却是有人进来了。

    苏妙真唬了一跳。她因着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