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73章 第73章(第2/4页)  荣华记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边苏母听得稀里糊涂,又听她满口“之乎者也”,态度坚决,也觉得这事儿不大,便向王氏道:“也有道理。”

    “她个小姑娘家懂什么。”又因苏妙真往年总有一堆大道理来堵她,王氏今年也有了准备,当即道:“那有个诸葛恪还说过,‘母之于女,恩爱至矣。穿耳附珠,何伤于仁’。我这是为了她好,她年纪小不懂事儿,这回只晓得怕疼,却不想想,若耳上无环儿,可成什么模样了?”

    又作一种苦恼忧愁态,用帕子抹着眼角道:“现在听说两广还有以缠足为美的,女儿家,德容言功最为重要,这‘容’一字,可不就应在这儿了。儿媳这还不是一心为咱们真姐儿好么,偏偏一个个的,都不领情。难不成看着我们真姐儿疼,我个做母亲的,反比别人心狠能忍些?”

    两广都有缠足的风气了?苏妙真张目结舌,心慌慌想,这里明明是大顺朝,怎么还按着前世明清时的风俗来演化了。

    她因见苏母不住点头,似要发话拍板。就顾不得替那些饱受缠足之苦的女儿们抱屈,急得上蹿下跳,扯扯苏问弦的官袍。

    苏问弦朝她安抚一笑,跨前一步,恭谨向王氏道:“母亲的一片苦心,我们做儿女的,哪有不知?然而真真她和别的姑娘不同,天生就怕痛爱娇些,且昨日受寒,今儿才见好,不若就此放过吧。”

    王氏平日因怕苏问弦与她不亲,向来都是这儿子说什么,便是什么。此刻听了,又看见苏观河连连点头,不好当即驳回,便也没再开口。

    苏妙真见机,立时奔到王氏身边,王氏故意扭头,不看她,扯扯王氏的衣袖道:“娘,女儿领情的。只是一来女儿特别特别怕痛,再有要是感染化脓了可怎么办,女儿的运气从来都不太好,能在这上面赌一赌么,到时候一生病,还不得累得娘操劳?二来,不是女儿自夸,像我这样随了娘亲的美貌,到哪儿不是艳冠群芳,鹤立鸡群?还用得着这小小的坠珥来点缀么。”

    她这话说得理直气壮,半点不害臊。廊下房内的丫鬟婆子们立时乐了,见她如此放赖撒娇,正是又想笑,又得忍,互相你掐掐我,我推推你,勉力压住神色,作出沉稳模样来。

    苏母更是开怀,笑得不行:“这话可半点不虚,这京里再没比咱们真姐儿生得好的闺女了。老二家的,你就放下心吧。”

    王氏被她哄得“噗嗤”一声,回转身来。叹口气,见苏观河面上大有赞同之意,又见跟前幺女苦兮兮,泪汪汪——拽着自己的衣角不敢撒手——心到底软了:“罢罢,既然都这么说,我何苦揽这个事儿。只是既然不上坠珥,已然少了装点,日后簪钗却得多用,再不可偷懒,再敢素着脸就出门,我可不饶你。”

    苏妙真拼命点头,连连保证。

    恰逢大房三房的人来,苏观山又亲自捧来乾元帝赐的夏冰,苏母高兴,便让传饭。

    摆开两大桌子,苏母与几个儿媳妇、孙媳妇和孙女一桌,让儿子孙子们又一桌。丫鬟婆子们忙走进来擦桌抹椅,抬屏置案,又预备茶酒杯器,添送瓷碗牙著,忙得也井井有条。

    不多时,各种时鲜节菜流水似的传上来,或有嫩蚕豆、豌豆、鲜笋、苋菜、烧饼、烧鹅、烧酒、黄鱼、腊肉、盐蛋、樱桃、梅子、枇杷、杏子、鲥鱼、蚕豆、苋菜、黄豆笋、玫瑰花、乌饭糕、莴苣,摆得圆桌上是满满当当,席开锦绣。

    又让家乐班子过来吹笛奏琴,一时间丝竹迸发,乐曲悠扬。

    众人吃完饭,丫鬟送来点心。

    苏母让明儿揭了两个海棠纹样雕漆攒盒,指着盒内,对身边的苏妙真笑道:“这里头的夏饼、红枣糕和藕粉桂花糕都是明儿做的,你最爱她的手艺,可吃多些。”

    苏妙真嘻嘻点头,脆声道:“我晓得,祖母最疼真真了。”

    又偏过头朝明儿欠身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