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51 章(第3/4页)  清穿之皇长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去……那自己还是希望有人支持,那是一种承认。

    何况去建设边疆,真的是一件特别有意义的事情,胤禔闭着眼睛想,还是找个机会,恭喜表哥天高凭鱼跃,海阔任鸟飞。

    成德在初秋离开了京城,虽然众人依依惜别,他本人却非常开心。整个人光彩照人的成德公子已经和家人告别了,而亦师亦友的顾贞、吴兆骞也被成德托付“若可能,劝一劝家父。”

    还有胤禔,“有事尽可去渌水亭。”云云。

    至于最后,他站在沈宛跟前“多谢沈姑娘劝我,姑娘就带着中正继续在渌水亭住着,不必有顾虑。”他还想说点别的,不过想想还是咽下去,挥手告别,带着随扈们纵马北行。

    “听说魏象枢去世了?”

    顾贞观和胤禔聊了起来,胤禔点点头:“是啊,汗阿玛赠给他寒松堂三个字,去年他就要辞官回乡。结果刚刚回去没多久,一病而亡。朝廷拟了谥号,敏果。”

    “魏象枢理学大家,如今也是全始全终,当年他还和皇上状告过索额图。”顾贞观笑道。

    所以才谥号“敏果”,胤禔也是一笑,和众人告别,带着侍卫们在外城溜达,最后跑到了合宜坊旁边的茶馆里待着。京城的茶馆可是个好地方,虽然扯淡的人多,可有时候也能听见一点有趣的消息。

    比如现在,“如今京城有民谣,你们知道吗?”

    “什么民谣,哦,那个!诶,你说那是谁想出来的!绝了。”

    “要做官,问索三。要讲情,问老明。任职短与长,要问张凤阳。”外头人笑道:“怎么样,一个童谣把京里这些显贵都给扫进去了!”

    胤禔皱眉,张凤阳?这名字怎么有点耳熟呢?应该不是朝廷官员……他在哪听过的。

    “张凤阳是康王府的奴才,谁知道人家先是在王爷外头打仗的时候主理外务,如今都成了索相、明相的座上宾。啧啧,瞧瞧人家这本事。”

    “原来是他!”胤禔总算想起,这还是数年前他在明珠家听人提起过,没想到这个人这几年愈发顺风顺水了。

    等等,这是个机会啊!胤禔忽然起身道:“咱们走!”

    康熙已经带着一大家子人返回了京城,这天他叫胤礽过来乾清宫,让他读奏折,教导他一些起码的朝廷规则。

    如魏象枢的谥号啊、明珠率领理藩院驳斥了俄人使节啊,再比方说靳辅治河的争论啊等等。康熙就道:“于成龙此人名声极好,虽然不免有好名之嫌,但他说的不无道理。”

    “汗阿玛,既然如此,为什么不召靳辅回京呢?”太子有些不解。

    康熙笑道:“因为靳辅治河效法前朝潘季驯,并非一直无效,只是这两年效果不好。于成龙名声虽好,但是他于治河一道,似乎无甚专长。”

    “择其善者而从之,胤礽你要明白,不能光看一个人名声好,他说的话就全部都信。”康熙叮嘱道:“要学会分辨。”

    康熙觉得他每日将太子带在身边,如何分辨、如何看奏折,与大臣沟通,太子一定明白!

    可胤礽却觉得,怎么分辨,光看奏折就能相信么?那为什么还要有密折制度……可见还是私下沟通更高效明了罢。他没想到,难道能挨个大臣私下沟通看密折?如果两个有密折匣子的人不和睦怎么办?

    “重阳节后,朕要去瀛台看你们兄弟射箭,介时大臣们也会一块去。”康熙道:“好生准备一下。”

    “嗻,儿子遵命。”

    嘱咐了太子,康熙又让八阿哥以上的皇子们也过来,他也要查问一下。康熙是个细心人,几个小子高低排序往前一站,他一眼就看见胤禔的表情不好,眼底下青黑一片,仿佛没睡好。

    少见,胤禔平时都是笑呵呵,开开心心的仿佛没什么烦恼。这是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