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章 现场搜证(第2/3页)  天堂的凝视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在巷子里搜证的警察纷纷打起了手电,沿大楼两侧的高墙仔细搜索着。这里就是第四起绑架案的案发现场。张洪义带来的人里大多都是鉴证方面的专家,他需要更快更有效的搜证力量。现在除了江浩,刑警队还没收到其他人的报案,又或者报案者还在地区派出所没被转过来。因此尚未掌握受害者详细的身份信息。

    搜证进展的并不顺利。室外搜证有别于室内。除了凶手本身的破坏之外,天气、环境以及时间对线索的影响都是难以估量的。这些高楼之间的缝隙并非无人经过的荒道,相反,它们往往成了连接两条平行街道的捷径。巷子狭长的形状勉强可以并行两人,也就是说只要有人从这里走过就有大概率破坏遗留在现场的证据。而这也是张洪义最担心的。现在唯一值得庆幸的是距离案发时间尚短,也没下过雨,现场证据被意外破坏的可能性较小。

    罗卡定律:凡有接触,必留痕迹。没人可以在作案后不留下任何蛛丝马迹。只要搜查足够仔细,警方随时都可能找到物证和人证,概率也会随着凶手作案频率的增加被成倍放大,这一点绝不是靠盲目自信就能掩盖的。那么,江浩从容与狂妄的资本又是从何而来?难道他真如秦先锋所说,就是个只顾一时痛快鼠目寸光的家伙?而对于今天的行动,张洪义自认为安排妥当。可心里总有种难以名状的担忧,也不知是哪出了问题?

    搜证已经过去一个多小时。现场除了遗落在杂草丛中的一枚银色耳钉和地面上深浅不一的鞋印外,并未找到其他有用的线索。张洪义的眉头从见到这条巷子起就拧了起来,表情也变得越发凝重。凶手显然是个极细致的人,才能把犯罪现场处理的如此干净,几乎没留下任何破绽。这样想来派出所对他束手无策倒是情有可原了。

    张洪义忽然想到了什么,眉毛触电般跳动了一下。他低下头从巷子一端走到另一端,然后又折了回来。不知在地上找什么东西?

    “张队!”突然有人在他面前喊了一声。

    张洪义停下脚步抬起头,喊他的是秦先锋。搜证一开始他就被派去调查案发现场附近的街道、店铺和民宅了。现在除了物证外,人证就只有江浩一个。只要再多找出一个目击者来,他的谎言就会被拆穿。当然,难度之大所有人也都心知肚明。

    “回来了?你那边怎么样,有发现吗?”张洪义问。

    秦先锋失望地摇摇头,“案发时间实在是太晚了,周围店铺早就打烊了。所有人都已睡下。富生路和明泉路我挨家挨户问了一遍,根本就没人知道附近居然发生了这种事。”

    这个结果对于夜生活几乎为零的s市来说并不奇怪。在这种相对落后的地区,就连沿街商铺也都会在晚上八点左右早早地打烊。过了九点的街道上更是见不到车辆和行人。凶手之所以会把作案时间定在晚上十点以后,也正是利用了这一点。

    秦先锋接着说:“不过明泉路上的监控视频我已经让人调出来了。就在那边的信用社里。你要不要过来看一下?”

    张洪义前后看了眼狭长的巷子,随后点了点头。关照了身边的同事一声,和秦先锋一起往明泉路方向走去。在黑暗环境中待得久了,一走出巷子,便感觉踏入了另一个世界。明亮的阳光令他目眩。就连空气都好像变得新鲜了。还有平整的沥青混凝土路面和挺拔的新式楼房也都与富生路上残旧不堪的景象判若云泥。

    明泉路上的监控摄像头就装在信用社正门的右上方。监控范围很有限。以大门和门前的街道为主,想要通过它看见案发的巷子是绝不可能的。白天的明泉路车来车往,信用社就在马路对面。趁着等过马路的间隙,秦先锋看向张洪义问道:“张队,看样子你那边的调查也太不顺利吧?”

    “是的。除了一枚银色耳钉外,我们到现在还没找到其他实质性的线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