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四章 萧家小郎(第2/3页)  食色春光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影,见她垂着头,只是往前走,心里就有说不清的怅然。

    其实,他都不为要和林贞娘说这个,又为希望得到林贞娘的祝福,可,这样漫步在长巷中,他不知不觉就说了出来。

    脚步忽地停下,林贞娘转过头,看着李安,微微笑道你一定会考中的……”

    只是淡淡的一句,李安却好似忽然松了口气,连语气都轻快起来,“是,一定会中,待考过了州试,我也可称秀才了。”

    林贞娘闻言,不禁笑起来。

    因着林父的原故,林贞娘对科举之事倒是一二。这个秀才和之后明、清时的秀才不是一回事。

    这秀才二字,本是出自汉时,取“才学优异”之士为“秀才”,就和“进士科”一样,在唐时,“秀才科”也是科举中的一科。

    在明清时,若中了秀才,是件了不得的事,甚至还能使钱捐官。可在宋时,却并不算是正式的称号,只要是个书生,都可被人尊称“秀才”,而中了州试的举子,自然更会被人如此尊称。

    中了州试,就有了省试的资格,若通过省试,就是中了进士,再在殿试中,由官家亲自考其策论,定下三甲之名。而不管成绩如何,只要参加了殿试的,吏部都会授官。

    像林父,就是没有通过省试的举子。而安容和,大概一辈子最遗憾的也就是没有机会去参加省试吧?无不少字

    对于大宋的读书人,考科举这事儿,比讨还重要。一朝金榜题名,天下皆知,荣华富贵,声名前途唾手可得,难怪那么多人争先恐后地去挤那一道窄门了。就好像,后世年年数十万、数百万人去考公务员一样。

    “你已经和王娘子说过了?”忽然出声问了一声,林贞娘侧过脸,看着默不作声的李安,立刻就猜着他一定是没有说了。

    王娘子最看重的是自家陶默,如今比李安大了一岁的陶默还没下场,会让李安去呢?

    李安沉默了好一会儿,才低声道就算舅妈不应我,我也是要去的——还好有你和阿原。”

    这倒是,就算王娘子不允又如何?李安有私房钱,想走就走。

    笑了笑,林贞娘故意用手捶了李安一下,“你子,早就想好了吧!?”

    李安先是一愣,随即笑起来托你和阿原的福啊!”

    少年爽朗的笑声回荡在深夜的长巷里,就是李安,也是一怔,先是笑声突敛,但立刻又低笑起来。

    不过才半年,他已不再是那个永远谦和,翼翼掩藏全部心事,连半句抱怨都不敢有的少年了。

    笑盈盈地瞥了李安一眼,林贞娘转目,看向前面那道大门。

    虽是偏门,可是这门仍是足有四、五尺宽,足以容一辆马车进门。虽然没有太多的装饰,只在门上挂了题着“萧府”二字的匾额,但这样的大门,却比普通户人家的正门还要讲究了。

    上前扣动那铜制的门环,林贞娘等了好一会儿,仍不见有人来应门。再扣,仍是没人理会,索性直接抬手去敲门板。

    李安见状,忙上前,“我来我来……”仔细伤了你的手。

    后半句话咽了,李安略低了头,掩去脸上那一分尴尬。

    到底男人的力气大些,李安虽是个读书人,可敲起门来却还是比林贞娘响了许多。过不得多时,门里就有了动静,有人拖踏着脚步,大声呵斥人啊?这么晚了还来敲门……”

    听那声音,还带着些睡意,想是已经睡下了,却被他们硬敲醒的。

    李安脾气好,虽然门里的门房一开门,先就翻着白眼,喝道哪来的子……”

    他却仍是施礼温言道大哥,虽是有所惊扰,但子的确是有事。”

    “有事不能白天再来啊?!去去去,明个儿再来,是找亲戚还是讨人情,都等天亮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