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二章 调查(第1/2页)  哲夫当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乐高前辈无论气节见识,还是胸中韬略,五一不是这世间人人称颂赞美的典范”

    “如今的大秦,已经完完全全不同于其他诸国了”

    不管想不想承认,秦国都已经从贵族大族垄断的局面开始,渐渐走向平民化。

    尤其是,人才选用方面,更是不拘一格。

    按耐不住心中的不安,他一早就起来站在驿舍的门口,观望着早起的百姓。

    人来人往,虽然穷苦了些,可人人都有着向上的积极心态。

    而在世家统治最为严重的楚国,哪怕是湘城之中,也可以经常看到双眼无神麻木的百姓。

    他们作为贵族最大的,最直接的拥泵,却遭受着最严重的压迫,已经丢失了神。

    “真佩服孝帝的远见卓识,能在诸国世家大族林立的环境之下,仍旧用了卫公勉”

    “不到三四十年的光景,秦国早已经不同往日了。就这一点比,其他诸国差远了”

    “苏大使说的正是这个道理”只见一个面色黝黑而身子瘦小的男子说道。

    他穿着一身皂衣,头戴冠冕简洁而干练。

    走向苏湛行了一礼,方听他讲:“昔日那时秦郑争夺西河,郑将贾龙以五万人大破我秦师五十万,流血漂橹,伏尸三十万。以致,秦有稚子半夜听贾龙者不敢哭”

    “那一役,太惨了,惨的不忍直视”

    “我皇便反思,是因何我秦军不弱于人,而却无力面对敌军”

    “最后得出的结果,是人才、是制度、还有体制”

    “郑国彼时正好历经了李子昂变法,得了十万精锐武卒,才得以纵横天下”

    “但,变法并非一朝一夕,不仅需要大魄力的贤士,亦需要有顶住压力雄才伟略的君主”

    “大秦意志,向来父死子继,兄去弟及。终于在孝帝之时,得到了卫公勉这位贤才”

    “敢问……?”

    苏湛欲问其姓名,那人也不拖泥带水。

    便直道:“在下,长安捕贼曹椽方国安,特来拜见屈大使与苏副使”

    长安是国都,其捕贼曹椽属下足足有四五百人。

    在军中已经是假(副都尉)尉级别了,而实际中其地位还高于都尉。

    若非要比的话,大概相当于郡尉一般。

    也许在整个长安并不起眼,可放到外处,便是一方主政的上吏。

    “不想竟在这里遇到苏副使,当真是方某幸运,尤其是听到苏副使的高谈阔论,更是说到了在下心里”

    深一呼吸,道:

    “在下……一直向往的,便是同卫公勉一般”

    “方大人好志向”苏湛赞道。

    不论能否,其心可嘉勉,这是一个有志向的官吏。

    “不敢当大人,不敢当……”在国使面前,他可不敢托大。

    “苏副使这就折煞在下了,听君讨论,受益匪浅,苏副使的实乃我辈的明灯。若是能用的上且在职权内,还请吩咐便是”

    “哦?那湛也不矫情,便称大人一声方君如何?”

    “好”

    “达者为师,方某也借乐姑娘的话,称苏副使一句先生了”

    方国安一辑,略做迟疑,显得有些为难。

    苏湛见状也是了然,遂问道:“方君可有难言之隐?”

    “都是些……公事,说来惭愧,昨日使团遇刺,这案子……落在了方某头上”

    “廷尉不管?”苏湛疑惑。

    “这……”

    “方某也是无奈,所以才想着来找屈正使与苏副使……想查问一下犯人”

    “呵呵……”苏湛笑而不语。

    尽管心中早有预见会被拒绝,可方国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