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十九章 治乱因果(第2/3页)  弱龙强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跟从着卢顺密,与奉国都虞候方太等共同攻打牙城,抓住了符彦饶,命令方太送往大梁。七月初四,石敬瑭敕令在班荆馆斩杀了符彦饶,对于他的兄弟们符延卿等人都没有究问。

    杨光远从白皋领兵向滑州进军,手下士卒听说滑州发生了动乱,想推举他为君主,杨光远说:“天子岂是你们这等人所能玩弄的物什!当年我在晋阳的投降是出于穷迫无奈,现在如果改变图谋,那就真是反贼了!”他的部下才不敢再说。

    当时,魏、孟、滑三镇相继叛变,人情大为震动,石敬瑭向刘知远询问怎么办。刘知远回答说:“帝王的兴起,自有天命,陛下当年在晋阳,粮食不足支持五天,但转眼成就了大业;现在,天下已经平定,内有强盛的兵力,向北团结强大的胡虏,这些反叛的鼠辈能够干出什么来呢!愿陛下用恩德来安抚将相,我替您收敛士卒的威风,恩威兼施,京都自然会安定,树干和树根深固了,那么枝条和叶就不会受伤了。”刘知远严格建立科罚禁犯的条令,宿卫京城的诸军没有敢违犯的,有个军士偷盗纸钱一幞,被其主人抓获,左右的人请求放了他,刘知远说:“我是按偷盗的事实来诛杀他的,不计较失窃的财物多少!”居然就把偷纸钱的军士杀了,从此众军士都畏服了,之后平叛便取得了进展。

    七月初五,石敬瑭任命杨光远为魏府行营都招讨使、兼理行府事务;任用昭义节度使高行周为河南尹、东京留守;任用杜重威为昭义节度使、充当侍卫马军都指挥使;任用侯益为河阳节度使。石敬瑭因为滑州几将奏事都以马万为首,便提升马万为义成节度使;初六,任用卢顺密为果州团练使,方太为赵州刺史,不久后得知平定滑州其实是卢顺密的功绩,便改任卢顺密为昭义留后。冯晖、孙锐带领兵马到了六明镇,杨光远引诱他们渡河,待敌军半渡而击之,冯晖、孙锐的兵众大败,很多人淹死水中,有三千人被斩杀,冯、孙二人逃回了魏州。

    杜重威、侯益领兵到达汜水,遇到张从宾的兵众一万多人,同他们交战,大获全胜,几乎全部俘获斩尽,便攻克了汜水。张从宾逃走,乘马渡河,结果淹死了。张从宾的党羽张延播、张继祚、娄继英被俘后押送到了大梁,石敬瑭令将他们三人都诛杀了还要灭族。史馆修撰李涛上书奏言:唐末连年战乱,东都洛阳已成为“千里无鸡鸣,白骨露于野”之地,全仗张继祚的父亲自后梁时就担任河南尹的张全义四十年如一日鼓励农桑,才慢慢恢复了洛阳的经济民生,张全义实有再造洛阳的功劳!请求赦免他的族人,后晋朝廷便只诛杀了张继祚的老婆孩子没有株连九族。

    张全义经历几朝忍辱负重,其人污点不少,然凭造福一方的功德便换来了众多族人的性命,怎不使人感慨“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史馆修撰李涛没有忘记张全义的历史功绩,仗义执言,也颇有几分“太史公”的遗风吧……!

    石敬瑭下诏,命东都洛阳留守司的百官全部迁赴皇帝行在。杨光远奏报,博州事务的张晖带领全城投降了,不战而又收复一城。

    安州威和指挥使王晖听说范延光作乱,杀了安远节度使周瑰,自己统领军府,打算等待范延光胜利就依附他,如果他败了就渡过长江投奔吴国。石敬瑭派遣右领军上将军李金全带领一千骑兵到安州去检查,答应赦免王晖的罪,并任用他为唐州刺史。

    对待带头反叛的范延光就不同了——范延光见各路兵马连连战败,知道造反的事不能成功了,便归罪于孙锐,把他的全族人杀了,派出使者到朝廷上表等待治罪。七月二十八日,杨光远将范延光请降一事报告了朝廷,后晋高祖不准许范延光投降!

    山南东道节度使安从进担心王晖投奔到吴国,派行军司马张朏领兵会合复州兵在冲要路上阻挡他。果然王晖在安州大肆抢掠一番后就要去投奔吴国,被其部将胡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