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这时候,方文的电话忽然响了。
“叶娟有什么事吗?”。他前日才刚回来,应该没什么事。
“恩,是这样的,好多客人都问怎么这几天没有高粱甘蔗了。”
方文笑道:“村里应该没有多少了,之前种的高粱一般是当小孩子的零嘴,或是用来编制扫帚,很少大面积种植的。”
“那现在能不能种点,好多顾客都要求店里出售呢。”
“行,我现在去问问。”
“那赶紧啊,回头给我打个电话。”
“恩”挂了电话,方文忽然发现其实种高粱是个很不错的选择,因为种植高粱真的很方便,一株高粱种子能撒满一块地,而且这种子不需要专门培育,胡乱撒在地里就成,也用不了什么肥料,偶尔把杂草锄掉就可以了。
生长也非常快,关键是现在正是种植的季节,高粱的季节和玉米差不多,而到了十月份都还可以种植迟高粱。
正统的高粱只是取面结的穗,主要用来生产高粱米面,高粱酒,秆子可以用来当饲料用,但是却不能作为甘蔗来吃。
这里的高粱甘蔗是指的二代高粱,也叫甜高粱,村里的称呼是高粱秆秆,而形状就如缩小版的玉米秆子。不过这种甜高粱的水分并不多,含糖率也比不大甘蔗,但是吃起来又别有一番风味。
其实玉米秆子也是可以吃的,选那种里面没有发的,发指的就是空心了,咬着全是渣子,没有水分。没发的玉米秆子却有一些甜味,千万不要多吃,就算吃也要选老秆子吃,村里的说法就是吃多了要拉肠子,也就是会引起肠道疾病,大号的时候肠子都会拉得掉出来,可谓相当恐怖。
这山沟里的气候不适合种植大甘蔗,村里人又怕自家孩子贪嘴去吃玉米秆子,所以这才寻一块烂地撒甜高粱种子,给孩子们解搀。
高粱其实跟大家的生活密不可分,不说高粱米面,高粱酒,高粱糖等等,最常见的就是用高粱穗编制成的扫帚,就是那种面全是红色小颗粒的扫帚,这是往些年每个家庭的必备品。
高粱穗就如玉米秆子面的抽出来的天花,不过高粱的颗粒饱满,刚长出来是白色,等下面的秆子老了后会变成红色,这时候才可以当种子用,村民用手搓下来,晒干后,来年撒地就k了。
方文虽然这个月忘了收集高粱种子发光,但是却不影响让村民们种植,如果确实有销路,到时候在把种子发光散布出去,即使买不完,也可以榨成甘蔗汁慢慢出售。
“在想什么呢?”
方文回头一看,是黄铭艳,笑道:“没想什么,你呢,事情谈完了吗?”。
“还没呢,我也帮不什么忙。”女人笑了笑。
这时候小孩思钥跟着跑了出来,“叔叔,你的鸽子呢。”
方文笑道:“叔叔过会就回家拿给你。”
这时候见有这多村民在,方文索性自己拿起粉笔在黑板的最新关注一栏写:“大量收购甜高粱,一块钱一斤有多少收多少。”
之前的高粱甘蔗的收购价格只有六毛,店里是买两块一斤,现在提价到一块钱,店里仍然有赚头,关键是能给村民带来点额外的收入。
“一块钱一斤这么高?”方文刚一写完,就有村民惊呼道。
川内的传统大甘蔗品种,批发价格还不到五毛,秋季到年底就会有外面来的人开着卡车来村里批发大甘蔗,早些年价格更低,最低的时候才一两毛一斤,一捆才十几块钱。
外面来人批发的时候,每户村民家里都会买一两捆,作为家里孩子的零嘴,又或许当成水果来招待客人,性价比太高了。
之前高粱甘蔗六毛的收购价村民都喊着太高了,现在忽然涨到了一块钱,不由得在场的村民动心了,现在村里的情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