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史料:清末海军环球航行(第2/3页)  铁血帝国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璧光率领海圻巡洋舰前往,以将敬意而敦睦谊。”朝廷准奏。

    英王乔治五世加冕庆典为1911年6月22日。清朝政府除派专使前往祝贺外,还派舰艇参加舰队海上校阅仪式。其规格之高,兴办之隆,在清朝260多年的外交史上,是绝无仅有的特例。

    以海圻舰为旗舰的清海军巡洋舰队统领程璧光,领受率舰出国的命令后,当即督舰从浙江象山港启航赴沪,紧急进行出航准备。

    程璧光,广东人,马尾船政学堂驾驶班第五期毕业。1909年(宣统元年),任巡洋舰队统领。1917年任中华民国军政府海军总长,1918年2月26日,在广州遇刺身亡,被北洋政府赠授海军上将衔。

    海圻舰管带汤廷光,广东人,黄埔水师学堂第一届驾驶班毕业。1921年,孙中山就任非常大总统,擢汤为海军部长。

    海圻舰管带以下,配有帮带,总大副,驾驶大副,枪炮大副,粮饷大副,鱼雷大副、二副、三副,中医官、西医官,正、副电官,总管轮、大管轮、二管轮计24人。除此,因程璧光驻舰办公,增设参谋、副官、英文秘书3人。另有名来自烟台海军学校、马尾海军学校的见习生,由临时超编的一名大副和一名教练官统管。总计全舰官兵共450人左右。出国期间,全舰官、生、兵均按月领取比国内多一倍的双薪,军服仿英国海军样式订做。考虑到海校学员月薪只有14~18两(每两折合银元1.4元),另为每名学员增发夏季便服一套,以备其登岸应酬游览之需。

    回娘家:从上海到朴次茅斯

    1911年4月21日。下午2时30分,海圻舰从上海杨树浦锚地拔碇启航,开始了近代中国海军首次环球航行的蓝色征程。

    海圻舰出长江口进入东海,穿过台湾海峡,直下南中国海驶出国门,穿过马六甲海峡进入印度洋,通过亚丁湾进入红海,穿过苏伊士运河进入地中海,通过直布罗陀海峡进入大西洋。

    在这连跨三大洋的逾万海里漫漫长航中,海圻舰先后顺访新加坡、科伦坡、亚丁、塞得港和直布罗陀五大海港,作一至三天短暂停靠补给。进入大西洋后,海圻舰沿大洋东岸北上,进入英吉利海峡,首先驶入普利茅斯港。在此,海圻舰停泊两周,至6月20日,终于驶抵朴次茅斯军港,系泊于港外斯匹赫德锚地,静候多国海军编队海上大校阅。

    从上海到朴次茅斯,航程10470海里,历时近两个月。由于沿途所经港口全为英属,所有进出港手续、系留泊位、补购物品以及官兵登岸洽谈公务与游览,概由英国海军预先安排妥当,所以尽管一路进出港口频繁,涉外事务复杂,倒也轻松顺畅。

    海圻舰驶离国门前夕,舰队统领程璧光便置天朝律令于不顾,一声令下,剪掉了所有军官和海校实习学员拖在脑袋后面的那根长长的辫子。

    “既然服饰仿从英制,留着一条发辫反倒显着不中不西不伦不类了。”程统领解释说。此举在全舰引起强烈反响,许多年轻的水兵也吵吵嚷嚷要与官生享有同等权利,恳请程统领下令准允他们剪辫子。

    一日,海圻舰从新加坡港启碇,驶向科伦坡。途中,程统领命舰值更官集合全舰水兵于后甲板,正式发表了关于剪除水兵辫子的训令。程统领训谕道:“我国人留发始于明代,但无辫;自清朝发展为辫,已有200余年之历史矣。然长发污衣藏垢,既不卫生,又有碍动作,尤以误害海军军人为甚,故实无保留之价值。为此,本统领下令,自即日起,凡本舰之兵士,一律仿照官生,应予剪短发至颈际为度,以符合世界潮流。”程统领话毕,获得聆训兵士的一致拥护。不过一个时辰,400多名水兵后脑勺上那条长辫便一剪而光。

    程统领的开明思想赢得全舰官兵的好感,他不受越规之誉的虚怀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