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十八话 意料之外(第2/3页)  汉末峥嵘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前金花打转,一屁股又坐了下来。

    “我知你心存疑惑,也罢,我便和你讲讲过去之事吧。”

    ……

    中平元年(公元一八四年),十三贤老张角发动了对抗汉庭的“黄巾起义”,当时河北总堂的其他二位贤老也下令自己的属下全力支持。

    可事与愿违,十一贤老的三位夜帅赵云、糜竺、臧霸一致表示了反对,并率领各自的人马加入了对抗黄巾军的行列。

    还能遵从十一贤老命令的,只剩下之前在总堂负责护卫的百余人。即便如此,他还是暗中帮助黄巾军。

    后来,北方夜锋全面介入,将各地黄巾军之间的联系切断,直接导致了起义的失败。

    十一贤老见大势已去,便销声匿迹,再无音信。

    其实,他也没得选择,因为自己所有的直属部下全部背离自己而去,十一贤老只好秘密潜入徐州,暗中观察他们的活动。

    后来,曹操来袭、刘备接任,他都只是默不作声。因为他发现即使没有自己,这些属下也一样会选择遵循夜锋的大义。

    直到最近,他得知了赵云和臧霸准备争夺黄巾粮库,才赶到了沛附近。

    他的一百多手下如今已经隐藏在沛附近村落中,随时听他调遣。

    而遇到龙悒,则纯粹是巧合。

    ……

    听完了事情的经过,龙悒陷入了沉思。

    半晌他才又抬起头,看着十一贤老,“晚辈想求贤老一件事。”

    “如今老夫手下已无人可用,不知还有何事可帮到你?”

    “命你手下的仲帅糜竺,暗中帮助鸳。”

    “既然你开口了,老夫便去一试。”

    ————————————————

    虽然知晓内情之人都明白——所谓的道术,不过是号召寻常百姓的工具。而由教义所聚集的百姓,对于自己的信仰异常执着。

    而对于无知者这种盲目地崇拜,孙策有一种天生的抵触情绪,尤其是在扈麟被十贤老接走之后。

    当日十贤老来与孙策见面,着实让他大吃一惊——数万百姓相随,在这乱世中,恐怕除了皇帝没人能做到了。

    那种场景,让孙策的内心十分嫉妒,一个本该隐藏于暗处的人,竟然有如此的影响力。血气方刚的孙策登时火冒三丈,便要出城将之铲除。

    可是七贤老却将他拦下了。因为外面的三个道人,虽然都打着“于吉”的道旗,可没有一个是本尊。

    面对孙策质疑的目光,七贤老苦笑着告诉他:这是十贤老惯用的伎俩,由他的替身扮作他的样子,而他自己,则装成信徒隐藏在百姓之中。

    龌龊!孙策的心中只有这一个想法。

    可是这一招,却给他出了个难题。

    如果要捉住藏在百姓中的十贤老,就会被他们说成是对平民下毒手;不做反应,又会让自己的部下认为主帅惧战无能;即使是想杀了那三个假道人,也会激起他们身后数万信徒的愤怒,最后还是要和百姓动手。

    直到这时,孙策才知道了十贤老的可怕,也终于明白了为什么其他二位贤老不愿与他为敌。

    百般无奈之时,还是周瑜想出了办法。

    当城门外的“于吉”们提出释放扈麟时,周瑜很大方地走了出来,对面前的十贤老信徒们解释:

    孙策军破城之时,并未见过此人,但孙策有一物想让仙道们看看。接着,他便让扈麟拖着个木盒去给“于吉”们看。

    三个假“于吉”见扈麟回来,便已明白了一半,再看见盒中之物,就全懂了。

    那盒子里,是两只公鸡的鸡冠,寓意很简单——要是孙策放回了扈麟,十贤老还不肯作罢的话,那么,孙策也只好拼个两败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