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到了大棚基地的时候,出乎意料之外,看到了三四辆带布棚的小四轮车子停在路边,有人已经用竹筐子背着采摘下来的蔬果往车子上搬运。
简唯宁和游子民双手插进下衣兜子,仔细看着,没有说话。
陆静雅往前靠近小四轮车子,见车上有两名男子抬着筐子过称,而车旁边有一个女人头上包着头巾便将过了秤的蔬果钱拿给当地的种植户。种植户一拿到钱,完全是一脸的喜悦,抖抖索索的把手上的钱数了又数。
“小姑娘,你们是做啥的呀?”种植户大概是见到了陆静雅三人,抬头问道。
“**,我们听说这里有大棚种植基地,过来参观的。”陆静雅大言不惭地说道。
“哦,你们是市里来的吧。今天这边的大棚刚好收成,去参观参观吧!”**笑呵呵地说。
“**,你们家种了些啥呀?是上面给贷款了吗?”陆静雅问,回头看了看身后的两人,两人齐齐点了点头,示意她继续问下去。
“呵!小姑娘,咱家两个儿子做泥瓦匠活,存了几百块钱,听说上面有政策,鼓励种植大棚蔬果和蘑菇,我家贷了两千的款,亲戚朋友借了一点,这不,弄了两亩的蘑菇大棚和土豆大棚,这会开始收成了。”
“哦!不错啊,**。今天能出多少蘑菇和土豆啊?”
“今天一共出了一百二十斤蘑菇,六十多斤土豆。”
“哇!**,好收成啊!每天都收一次吗?”
“呵呵。还是政策好啊!以前我们可是想都不敢想的事。现在土豆三天收一次,蘑菇是两天收一次,每次收的货都是差不多的。”
“哇!**,那你的成本不久就会回收了啊?!”
“哈!当然,当然。一年不到成本就会回了。之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唉!还是政策好了!咱们老百姓有福了!”
“**,这里总共有多少户种植户啊?”
“乡上当时报名的种植户有三十来户,咱们家是比较少的。前面还有种植十多亩的人家,今天应该都在收货呢!”
“好啊!**,那就不打搅你了。我们去前面参观参观去!”
“去吧,小姑娘!”**拎着竹筐进了大棚。
“咱们去前面那家大户的棚子里看看吧。”陆静雅回头对两人说道。
“嗯。走吧。”简唯宁和游子民跟上她。
“怎么样?大棚种植的确是落实下去了。咱们的蔬果已经开始收成了,不错吧!”
“我发现一个问题,咱们南区那边的蔬果每天收一次货,这边却是隔天或者三两天收一次,这个怎么回事?小雅。”游子民问。
“哈!这个问题我有解释权!这一路上红栗树还没有怎么成形,井水应该是供不应求,种植户们虽然按照种植方法去做了,但是这里的环境无法提供足够的水源,那么那些蔬果和蘑菇自然不会像在南方那般生长了。”
“还有这说头?”游子民一脸讶异。
“weado,这些蔬果和蘑菇能在这样恶劣的环境种植出来,已经是奇迹了。”
“是啊。不是小雅提供的种子,这个季节这里怕是啥也长不出来的。”简唯宁拍了拍游子民的肩。“还行,咱们这次来,看到了货真价实的东西。”
“呵呵。咱们去前面看看吧。”陆静雅又走跳着往前走去。
如同刚才那位**说的那样,三人走走停停,一路上都是收货的小四轮在收着蘑菇和土豆,还有花生,还有一些茎块状的蔬菜,看起来种植户们的收成不错。
终于是走到了那家种植了十多亩大棚蘑菇和蔬果的人家了。
主人是一位四十多岁的庄稼汉,憨厚老实的模样,一听说三人是来参观的,把三人引进了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