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092章 分兵(第2/4页)  天下末年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数十里,直至水寨,方得存之部曲。

    大赵的兵,可未必就比周军差,他荆州军敢掳三十万赵军精锐的虎须?

    更何况,眼下听说荆州兵马,还在全力以赴的攻打临湘城呢。

    区区一个张羡,都能让荆州军围攻上一年半载,这等兵马,过了沔水,还不如赵地壮妇,有何惧之?

    孟岱迟迟不应颜良之命,心底更是百般吐槽。如果说打南阳只至宛城,自己还能接受,但之后要驻守汝南等地,自己怎么能够接受?又如何跟三公子交代?

    想到这里,孟岱不禁转头看向李傕,暗带求助之色。

    李傕没说话,仅是笑着与孟岱回点了下头,示意其权且应下。

    看到李傕这般,孟岱才不甘心的冲着一直盯着自己的颜良拱了下手,言道:“末将.....遵命!”

    颜良眯着眼睛,脸色瞬间转变,换上笑脸,畅言:“甚好,甚好。孟将军兼顾大局,吾大赵栋梁也。”

    其余诸将,亦是各有面色,向着孟岱拱手称赞。然而,每一个人的心中,无不是在感慨大将军颜良的威望。

    帐内大将,没有人不知道孟岱是三公子的人。而大将军偏偏是长公子的姑丈,如此必然会牵扯到两位公子的纷争。

    可区区孟岱,在大将军面前,委实不够看。

    君不见,就连那威望不俗的李傕,也得向大将军低头.....

    压下了孟岱这位三公子的心腹将领后,颜良转而将目光放在李傕身上。

    李傕嘴角一苦,暗自道了一声果然。自己投赵,四下无门,跟急需在军中掌握话语权的三公子,也算是一拍即合。但现在看来,在颜良帐下,能喝点剩汤水,就不错了。

    “稚然兄与周国名将徐荣,乃是故交,不知君以为徐荣此人如何?”

    颜良的话,似乎有些跑题。

    但李傕知道,不出所料,自己要去洛阳那边了。否则,颜良怎会在此时,提及文良兄。

    “大将军可知,傕之所历?”

    “噢~稚然兄且与讲明!”

    “末将追随魏王,比之徐荣尚早。彼时,魏王为吾等主将,傕为之陷阵。而自徐荣来后,军中大权,魏王几乎悉及与彼,傕亦从其号令。直至与关东诸侯大战之际,将校不足用,傕方有机会独领一军。而后数载,每与徐荣合之,必屈居其下。”

    “稚然兄,与徐荣心服口服哉?”

    颜良插口问了一句。

    自己知道李傕的本事,如果说其在三军布阵交战,或不能居河北前列。但若说以精骑纵横,河北三州之地,无人出其左右。

    所以.....

    “自然,徐荣用兵,非是御兵,而是御将!兵士如何,其全然不论,只观将校。大将军认为周国诸将如何?”

    “周国诸将?未曾交手,难以论之。不过,观周国与诸侯所战,名将辈出,悉久经战阵之人。其大将军严颜、车骑将军徐荣、征西将军苏则、征北将军张任,具是世之猛将。更遑论十余军将,无不是人中龙凤,青年才俊亦层出不穷啊!”

    颜良说完,不禁黯然垂首。

    大周三军,最强大的不在于那些出名的上将,而是赵衢、周瑜等流,年纪轻轻,便久经战阵,谙熟兵法韬略。余者偏将、校尉,年轻一辈,何止百计。

    反观大赵三军,全都在靠着自己等一群久负声名的大将在撑着。

    年轻一辈,除了牵招、高翔二人外,其余小子....唉~

    而旁边的李傕,在颜良答完后,便继续说道:“依大将军之言,周国诸将,才能卓着者甚多,然彼等每逢征伐,多居徐荣之下,而无异言,可见一斑!”

    “稚然兄有没有妙计,可劝徐荣弃暗投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