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离孤独地徘徊在凌厉的北方冬夜里。
他还没有收到龙将军败亡以及铁城毁灭的消息,但眼下的局面已经够他心力交瘁的了。自从来到燕地,虽然费了些波折,但总算获得了多疑的燕王慕容儁(ju)的信任。燕王和他的父亲一样,对才能超过自己的兄弟有一种针在身体里游走时的焦虑和恐惧。钟离的武器是:要去除这枚针,不仅会很疼,弄不好还会要命。
幸好有一个极具说服力的例子:燕王的父亲和燕王的伯父慕容翰。这件事燕王也很清楚,因为父亲去世前曾嘱咐他:如今中原尚未平定,你兄弟恪智勇兼备,可以担当重任。这个“恪”就是他的四弟慕容恪。他父亲的意思很明显,就是善待他的兄弟恪。
燕王对伯父慕容翰没有多少好感,父亲老说这个庶出的长子总是觊觎他燕王的位置,因为他不论走到那里,百姓还有军队都拥护他。后来他叛逃到了鲜卑段部,领着段部差点灭了燕。后来才听说他是怕灭了宗室才率先撤军的,还算存有良心。
除了四弟恪,五弟霸的见识更在四弟之上,更令他不安的是五弟不如四弟听话。钟离要利用燕的力量阻止住冉闵,就必须确保他们兄弟之间不能内讧。
如今他们已经攻占了大魏国的门户蓟。冉闵正四处平叛,节节胜利,只剩下石袛还在襄国拼死抵抗。钟离鼓动燕王继续南下,监视冉闵,静观其变。石袛的抵抗阻止住了冉闵的攻势,大魏军的节奏慢了下来。有几个地方的反叛重新又起,配合石袛,骚扰大魏军。形势大变,士气高昂的石袛军竟在城下接连打了几个胜仗,冉闵亲自率军冲锋,也没挽回败局。钟离看到了他期待已久的局面。他要再等等,等大魏军精疲力竭之时,就是再擒心魔的时机。
但是石袛军发生内讧,其部将杀了石袛自立。冉闵瞅准机会,攻入襄国,灭其军。其他几支反叛力量见势不妙,四散而逃。
燕王也要走。夜里钟离百般劝说,燕王才勉强同意留下主帅慕容恪领军继续监视大魏,自己带着慕容霸到后方接应。
钟离的判断没有错,大魏军不仅人困马乏,更重要的是他们缺粮。连年的争斗让整个河北都成了战场,老百姓逃的逃亡的亡,田地里再也无人耕种了。但冉闵是只猛虎,不论襄国还是邺城,城池都十分高大。强攻坚城,这是一向爱惜兵士的慕容恪不允许做的,他要调虎离山。
没多久,大魏军就听说北方的常山、中山有粮食。冉闵就带着他们去,果然有粮,并不是燕国的圈套。后来,他们听说南方也有粮食,冉闵就带着万余士兵南下。直到他们经过廉台,遇到了燕国的十四万骑兵。
韩虎领着他的新部队跟着东岳上了泰山。他的新部队不是散沙而是碎石,是粘不到一块的碎石。这些大大的石头谁也不服谁,只忠于自己团伙里的头儿。他们谁的指挥也不听,只听命于自己的头儿。这并不难办,只需要铁的纪律和铁的执行。难办的是他们什么也不怕的胆量,和一副视死如归与团伙共存亡的决心。韩虎动过真格,试过他们的决心,诚如他们所言,干掉几个团伙也无济于事。韩虎只好改变方法,让自己的黑骑兵化整为零,在他们之间充当调和的角色,把自己当作泥水,笼络住这些碎石,组成一条颇具规模的泥石流。
东岳告诉韩虎,现在首要的事是寻找钟离将军。韩虎也需要找到他来解开心中的疑惑。在东岳的指引下,韩虎也来到廉台,见到了钟离将军。
钟离对韩虎的到来很惊喜,但对他所说的情况置之不理。他告诫韩虎,他现在没时间去考虑铁城毁灭了怎么办,更不会考虑龙将军怎么样了;他现在要集中精神对付心魔,其他的必须往后靠。
钟离对铁城的冷漠,让韩虎想起了钟离和龙都王的矛盾。最有可能掌控铁城秘密的大概也就是这几个:霸王、亚父、龙都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