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章 何为大侠者(第3/4页)  江湖有多大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那人颇似李淳风。

    另外就是锦衣卫副指挥使蒋济,他率领大批锦衣卫,直奔北平城而来,因为路上发现了一些鞑靼人的尸体,均为心口一处剑伤致命,所以他判定李淳风已经南下,而且极有可能就藏身北平城中。

    大明锦衣卫消息灵通,在各地都设有暗哨,因此一到北平城,就得知王府被黑衣人夜袭,索性王府之人安然无恙,于是蒋济先到王府问候。

    然后命人潜入义庄,检查黑衣人的尸体,果然发现许多黑衣人,都是死在李淳风的剑下,得知密报后,蒋济也向燕王坦言,锦衣卫正指挥使毛囚镶,已经遇害,而且凶手就在北平城中。

    此时永乐郡主也一旁,不禁问道:“那凶手是何许人也,当真能够一剑索命?就连毛囚镶指挥使,也不敌其一招半式,只有心口一处剑伤?”

    蒋济答道:“启禀郡主,燕王,此人你们或许没有听说过,但在两广地区,可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三年前此人宁州犯下重案,杀入无数,罪大恶极,因当地官府实在无力抓捕,所以两广布政使上报朝廷,于是皇上命锦衣卫全权缉拿此人归案!”

    然后蒋济又拿出李淳风的画像,询问他们有没有见过他,永乐郡主和朱能互看一眼,他们已经心知肚明,那人正是李淳风,不过面容虽然像,样子却已经大变,永乐郡主所见过的李淳风,身形憔悴,白发苍苍,一身破衣烂裳,穿着褴褛。

    于是他们均表示没有见过李淳风,燕王朱棣一面款待蒋济,安排他住在王府,一面派人暗中寻找李淳风,以免他被锦衣卫碰到,或者抓住。

    数日后,朱棣接到密报,于白龙寺,发现李淳风的踪迹,朱棣随即带着朱能,便装去往找寻,永乐郡主得知后,也要同父王随行,随即三人易服抵达白龙寺。

    白龙寺主持道明,亲自接待了他们,并带三人去到内殿,一个数丈高的大佛之下,果见李淳风就大佛底下,祭拜一个看上去陈旧的坛子。

    此时朱棣之身向前,李淳风随即起身戒备,只见一位样貌魁梧,国脸端庄的男子,背后则是朱能和永乐郡主,由此可见此人非燕王莫属。

    不料堂堂的燕王朱棣,却向李淳风,以江湖礼节拱手,说道:“大侠,前日王府相救之恩,未能当面道谢,今日特来拜会!”

    李淳风回道:“燕王多礼了,我乃一介草民,何敢劳驾大王亲自前来道谢,大侠二字,更加担待不起,你们请回吧!”

    李淳风言语间不卑不亢,在朱能听来,已经是对朱棣的不敬,可朱棣却没有丝毫怪罪之意,反而躬谦的问道:“那你以为,何以可称之为侠呢?”

    李淳风看了眼,那摆在地上的坛子,长叹一声,说道:“我父亲为宁州缉匪拿盗,为一方百姓赞许,故而江湖中人,称之为侠。”

    “我伯父行侠仗义,绿林盗匪,见其人而胆寒,闻其名而鼠窜,故而江湖人中,称之为大侠!我师父仁德心善,散万贯家财,救济灾民,凭一己之力,扶助贫弱,年轻时悬壶济世,而今归隐,多处百姓,以仙人赞誉之!此三人可谓之是侠。”

    朱棣说道:“你说的都是侠之者,可知道何为侠之大者!”

    李淳风不禁疑惑道:“愿闻其详!”

    于是朱棣邀请他随自己走一趟,李淳风收拾好坛子,背起黑布裹着的两柄刀,手持青锋剑,便跟随朱棣前往城北,此时密探来报,说是锦衣卫蒋济,已经发现了他们,也正带人往城北而来。

    朱能询问是否暂避,而朱棣只是让朱能去拖住他们,自己则带着李淳风,和永乐郡主,继续前往城北,登上了外城的最高城楼,遥望着漠北草原。

    朱棣说道:“真正的大侠,侠之大者,不仅仅应该利于民,一方之民,而是要利于国家,利于天下之民,如今国家初定,内忧外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