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4、赵员外挫败拳棒手 梁村长赠枪显神威(第1/5页)  酸枣树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姑姑一看承嗣来了,高兴地开始忙前忙后地张罗起来,一边叫人倒水沏茶,一面安排饭食,并浑身上下打量了起来,看到承嗣走路不稳,裤子的膝盖处也破了一块,不禁心疼地问了起来,承嗣说了路上经历,姑姑唏嘘不已,赶忙拿出红花水擦了伤处。两人拉了一会儿家常,不觉已到晚饭时间,姑父也从堡子里回来了。

    晚饭很丰盛,主菜是鸡勾兔,这是秦安人发明的最具地方特色的一道菜品。野兔常年居住洞穴,又吃青草,肉味难免沾有土腥味,青草味,单独做出来不太好吃,但和野鸡一起炖,就完全不同了,加上葱、姜、花椒等佐料,一起细火慢炖,两种肉味互相融合,野鸡的新鲜味遮住了兔肉的土腥味和青草味,使得口感格外地好。其他也就是一些家常小菜了。什么浆水萝卜片,蒜泥凉拌灰灰菜,苦苣浆水拌汤,烙白面饼子,炒土豆丝等。承嗣看到这一桌子的饭食,早都咽了几次口水了。当姑父寒暄了几句,开始动了筷子之后,他也就毫不客气地大吃起来。也是走了半天山路,确实饿了。

    吃过晚饭,他和姑父去了西厢房,这间精致的房子是姑父的书房兼会客室,门在靠北的一边,向南是一排两个雕花木格大窗户,用细宣纸裱糊,推开棋盘格子的木门,迎面是一幅正楷中堂,手书刘禹锡的《陋室铭》,对联配以: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落款是:晓峰安维峻。中堂下面照例是一个红木长条案,中间核桃木方桌,两边各一把太师椅。进门右手靠墙是一排博古架,上面正中位置是一尊青铜文殊菩萨坐像,其他也有瓷瓶、瓷碗、彩陶等古玩,看去也极精致细腻。靠左是博古架形制的一个隔断,中间留了一个圆形拱门。进了拱门,才是真正的书房。靠窗是一张大书桌,桌上放置文房四宝,一个香柏木根雕笔挂安置在桌子的右边,形制如同一个伸颈高歌的白鹤。桌前是一个四川出产的竹圈椅,做工精细,形制考究。靠西面和南面的墙壁都立有一排书柜,在显眼的位置放置着安维峻安老爷总纂的《甘肃新通志》100卷,81册,还有他任京师大学堂总教习时,撰写的《四书讲义》4卷,以及他回乡后整理刊印的《谏垣存稿》3卷、《望云山房诗集》3卷、《望云山房文集》3卷。

    毫无疑问,这位“陇上铁汉”是姑父崇拜的偶像。靠西墙的一排书柜正中,挂有一柄古剑,据说那是一把将军用过的,经过战阵,见过血的宝剑,故特别辟邪,作镇宅宝剑最合适不过。每次董承嗣到姑姑家,总爱偷偷钻进书房,取下那把宝剑,抽出剑身,看了泛着森森寒光的剑刃想入非非。或把宝剑挂在腰间,想象当年将军的威严。

    姑父把承嗣领入书房,点了两盏纱灯,房里一下亮了起来。姑父问了承嗣上县里学堂的生活情况,都学了什么课程?有什么新鲜事?承嗣就把学校里开的课程以及城里的所见所闻,一一告诉了姑父。最后他把“万顺马”掌柜特意嘱咐的话,详细说了一遍,大意是:河南白狼造反,地方官兵连吃败仗,丢了好多县城,叛军势力不断壮大,所到之处烧杀抢掠,富户遭殃。听说最近有一股叛军向西北打来,主要是给叛军主力筹措粮草。现在夏收刚过,要小心防备,保管好粮食财物,等匪情过后他来收粮。承嗣也说了自己的看法,他说叛军之所以能快速壮大,主要是穷人太多的缘故。百姓无衣无食,中原一带又连年战乱,官场黑暗,官员贪腐,富人为富不仁,不管百姓死活,百姓自然助匪為祸。他建议姑父减免今年佃户的地租利息,并把各家的值钱物件都搬到堡子里去,这样才能让村民死心塌地,同仇敌忾地守卫堡垒。

    姑父听了这话,心中暗暗惊讶。这内侄以前看起来腼腆少言,家中来个生人往往避而不见,这在县城学校不到一年,竟然有如此长进。口中连连夸奖,说承嗣不愧是见过世面有学问的读书人,可担当军师重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