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序幕(第1/4页)  酸枣树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大清光绪末年,有一天,乡绅赵员外去县里拜访新任的知县张老爷,递上了自己的名帖,并十五两银子的拜见礼,格外付给跟班几钱碎银,也就算是在县里挂了名号,可继续做他东乡的绅士了。出了衙门,到了上关街自家的两处铺面里,向掌管铺面的大儿子问了问近几日的生意情况,完了就在两边都是大红木门的街道上一路溜去。街道本就不宽,再加上各家店铺为招徕顾客把自己的货物,从店门向街道方向伸出一块门板的长度,就显得更加拥挤了,耳边充满了嘈杂的声音,但这并不妨碍人们赶集、逛街的兴致。

    正在这时,一辆运送木炭的大马车赶了过来,车把式耀武扬威地坐在车辕前的一个高凳子上,手中扬起装饰了红缨络的长马鞭,在空中甩出脆亮的响声,卖弄似的用鞭梢准确地触到前排拉套的枣红马耳端,枣红马打两个响鼻,迅速的执行着主人转弯、停、走、跑的指令。再看那大马车,的确是威武雄壮,足以成为全秦安县的骄傲。一抱大的胶皮轮胎还散发着它特有的橡皮味,两根榆木车辕足有一个成年壮实男人的大腿粗细,从头至尾长约一丈有五,没有一块节疤,通体透着铁锈斑的颜色,其纹理纠结环绕清晰可辨,似乎可以承受千钧之力,车厢统一用西北独有的酸枣木打造,红白相间,花纹奇幻,光滑结实,算得上是木中精品。

    据说,车的主人“万顺马”的东家,为找一流的辕材,专门坐了四人抬的大轿到榆树沟杨绅士家拜访了两次,杨绅士才答应把自家村口一棵有百年以上树龄,且最为挺拔端直的榆树,用一个手电筒、一幅老花镜外加一只和田玉鼻烟壶,换给了“万顺马”的东家,电筒和老花镜都是从上海过来的洋货,鼻烟壶由上等和田玉精工雕刻,有内画,出自名家之手。有几个精通时政了解行情的能人私下议论说:杨绅士在这笔交易上占了很大便宜。

    那酸枣木就更是稀罕之物,说他稀罕,可能连当地人都要嘲笑这种说法的的玄虚了。酸枣树不是随处可见吗?开白色小花,花落之后长出一个绿豆般的小果,长到秋季果实成熟变成红色,就有了黄豆大小。皮厚、肉薄、核大,吃一颗酸的人直摇头。可是,你见过三把以上粗细,可用来做板材,做家具的酸枣树吗?相信很多生长在当地的人也没有见过,因为这稀缺的木材,一般只用来做织布用的梭子,老寿星拄的拐杖。这下你该相信长到三把粗细的酸枣树是稀罕之物了吧!要说偌大一个秦安县,当年长得粗一点的酸枣树倒也不少,可大多虬枝缠绕,取直的话,长不足一尺,做家具、做车厢,自然是不合格的了。

    “万顺马”的东家心里纠结在了那儿,硬是不听几位木匠用梨木、枣树木、或杏木打造车厢的建议,而是派出伙计四处打探。最后,终于有位精明的伙计打探到东乡里,在董家湾董老爷家祖坟旁的崖边上发现了十多棵粗达三四把,长得比较直溜的酸枣树,这十多棵酸枣树加上周边的一些杂树灌木,组成一片不大不小的林子,正好挡住了坟前南山上的一条深沟,坟地就在灌木丛后边的山湾里,前面有南小河的环绕,背靠中山梁,坟左边的山包高大雄浑,坟右边的山包离得较远,且矮下一截。这在风水学上被称作龙山和虎山,龙山高而近有利于后辈儿孙飞黄腾达,虎山远正好辅佐主位,少了相争之势。董老太爷一向以自家龙脉之盛自夸于人,经常炫耀上辈祖先,自从插坟于此,第二辈就中了举人,并在清水做过一任知县。现在的高房大院就是当年修造的。董家的十多亩川地,三十多亩山薄地也是那时置下的。可是,自那以后,董家是一辈不如一辈,到了董老太爷这辈,经过几次分家析产,也就只剩了十多亩田地,一座破落老宅,一处坟地了。董老太爷今年已七十有四,身板硬朗,精神矍铄,当着董家的族长。无奈家境清贫,日子过得紧紧巴巴,眼看孙子该上县里的学堂念书了,可是一年五块大洋的学费还没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