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五章 机甲(第2/3页)  银河系最强机师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机甲的诞生源于外骨骼装甲技术,星际时代之前为了提高士兵负载、防御和火力,各国都有自己的设计思路。”张逸峰讲解道,“虽然技术不成熟,但后期的外骨骼机甲和辅助机甲从设计上区别并不大。”

    据张逸峰讲,早期的军用外骨骼设计之初只是为了提高单兵载荷。直到星际探索开始发现了新的动力源,型化高能引擎让外骨骼技术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挂载更多的武器和更大的护甲,新的军用外骨骼被造的越来越大,最终演变成人形机甲。不夸张的说,军用外骨骼是各类机甲的鼻祖。

    机甲的个头越造越大,搭载的能量武器功率也跟着水涨船高,高能引擎逐步被淘汰,微型聚变引擎成为军用机甲的标配。

    机甲成为星际时代的主力兵种,而外骨骼技术则彻底演变为保护非战斗人员的辅助机甲。

    虽然勇士七远不如现役九代外形好看,但陈旧落伍的设计思路也并非一无是处。和仅靠无线供电和核电池驱动的九代相比,配备有高能引擎的七代显然更受民用市场欢迎。

    为了防止被恐怖分子和分离分子利用,所有流入“市场”的辅助机甲,配备的军用核电池都要被拆除。

    同理,所有使用聚变引擎的设备也都是这个待遇。

    张逸峰那台功率强差人意的烽火引擎,之所以受到追捧有价无市,正是因为它是高能引擎而非聚变引擎。

    目前星盟的主流引擎分三类:使用生物燃料的高能引擎,使用氦燃料的聚变引擎,以及使用超氦燃料的迁跃引擎。

    至于号称能耗之王的“虫洞发生器”,使用的是由超氦提炼出的超能结晶体。

    与高能引擎相比,聚变引擎有着功率强劲、持久耐用、维护工时断、一次补充燃料长期使用等等优点。

    仅从经济角度看唯一比不上高能引擎的,就是体积大难以微型化。

    在星盟的民用领域中,除了大型发电厂和星际飞行器之外都使用高能引擎。而军方多使用聚变引擎,高能引擎仅作为一种补充。

    高能引擎使用价廉物美的生物燃料,安全方便随处可以补充。高能燃料是人类星际探索初期的一次重大发现,让人类彻底摆脱了对石油、天然气、煤炭等不可再生资源的依赖。

    很多行政星的远郊栽种着大片歪扭七八、只有树干没有树叶的“怪树”,树皮上密布着半透明的暗红色球囊,里面的液体就是未经提炼加工的高能燃料。

    几百年过去了,昔日的科技巅峰“高能引擎”作为民用设备随处可见。虽然在主流引擎中功率最低,但人们还是习惯性的把他成为高能引擎。

    即便四台烽火自动炮塔引擎的功率加起来,还不如一台卧龙炮塔的引擎高,但每年在军部处理“废旧物资”时,它比后者的价格高两倍还有价无市。

    因为前者名为高能引擎只烧生物燃料,而后者则是需要填充氦的聚变引擎。

    虽然氦燃料没那么容易买到,但这并不是聚变引擎进入民用领域最大的障碍。

    星盟法律中有明文规定,严禁任何聚变引擎接近人口稠密地区。

    理论上说聚变引擎是非常安全的,但那仅仅是理论而已。曾经在地球上到处乱跑的汽车也很安全,但若想拿它搞破坏依然能当炸弹用。

    外有强敌诺奇德窥觑,内有仇视星盟的恐怖分子和分离分子,功率强大改改就能当“大炸弹”用的聚变引擎如何敢放进市区?

    正因为有这样的禁令,造成了某些较先进的二手设备,还不如那些老旧的设备受民用市场欢迎。再者,配备有聚变引擎的装备管理非常严格,哪会像高建辉“借”勇士七那样,随便让陆零签个电子单据就完事了。

    使用超氦燃料的迁跃引擎装备在大型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