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兰在龙皮上撒上粗盐,其中一张龙皮被他做成皮绳,用皮绳把剩下的龙皮绑在身上,从裤兜中拿出一个眼镜片罩在眼前向四周眺望了一番,规划出一条爬上山顶的线路后就准备出发。他又忽然想到,万一李俊山醒了,发现他不在,那肯定会很着急。于是他在地上写了几行字,大致交代了自己的去处和目的。想了想觉得光这样写在地上李俊山不一定看得见,又在一边立了一根树枝做标志才觉妥当。然后才沿着规划好的路线向山顶攀去,幸好这座峡谷里的山都不是很陡峭,而且李俊山当时又选了其中一个最高的山坡做当做营地,张兰以之字形线路前进差不多半个时就爬上了山顶。
刚一上山顶,狂猛的山风差点把张兰吹下山,张兰急忙抓住山顶的一个被风化的奇形怪状的大石才站稳脚跟,不过也幸亏这里的山风够大,这里山顶的被剧烈的山风风蚀的很是平整。站稳身体后他举目眺望只见山重海阔,身后及周侧全部是层峦叠嶂的群山,而身前的山外则是一望无际的海洋。他们来时的海滩和树林现在也成了这片汪洋的一部分,虽然天上没有太阳,但无处不在的阳光却也把海面上点缀的波光粼粼。“第一次看见真正大海没想到是在这个鬼地方”张兰默默的叹了一口气。
他解开身上的皮绳准备把皮子铺地上进行风干,在铺展龙皮的时候却突然发现脚下的石头上好像有几排浅浅的凹槽,贴近了仔细观看却是几排工整的繁体字。虽是繁体字却与现在的繁体字有些不一样,但大致的还是能看出内容:“祥兴八年,余授兵伍佰余,击北兵于兰亭c毁粮秣屯草十里,与驰援三千骑北兵鏖战三日c战殁肆佰壹拾叁人。余等泅江以寻机再战,是夜疾风骤雨,于章丘蜃楼之下陷井穴至此地,余等战片野之兽万余,二十五人暂驻此山,寻觅回乡法,再战北兵,愿列祖列宗保佑大宋国运长久——大宋魏王赵从信书。虽然刻在石头上又被风蚀,但那坚挺昂扬的字迹,依然透着凌冽的气息。
这是?张兰震惊的看着这简单的几排字迹,“祥兴八年,应该是南宋崖山之战的前一年,离陆秀夫抱着南宋八岁皇帝跳海的也就一年时间。没想到在南宋末年就已经有人来到这里了,看来这里应该来过不少人。看着这些字迹他不禁有些惆怅,这些字迹大致意思应该是南宋的魏王领着500人偷袭蒙元的粮草驻地,在完成任务后被蒙元援兵包围,突围逃到一个叫章丘的地方,也被黑洞给扔到这里,他们也遇到细鄂龙杀出重围后,还剩二十五人跑到这个地方。“不知道那个魏王他们后来怎么样了,南宋就来到这个地方想必已经逝世几百年了吧”张兰感慨的想着。
摸索着这些字迹张兰又略感安慰,起码南宋还有一个魏王敢带领区区五百人就去偷袭蒙元的大军,有这样的英勇无畏的祖先张兰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作为汉族人,张兰对当年元宋战争崖山之战也是相当感叹,每次看到“崖山之后无中国c明朝之后无华夏”他都很失落,崖山海战失败有十万宋人跳海殉国,那应该是何等悲壮c何等凄惨一番景象。他时常会想,如果他生在那个年代,是否有勇气以自己的生命去全整个王朝的气节和尊严。自己作为生在当代的一个汉人,却已经没有以生命捍卫气节的精神基础了,是否也是在说明我们其实已经失去了古典主义中汉人的精神传承呢,这个问题在他这里也许永远得不到答案吧。“崖山之后无中国啊!”收起片刻的思绪,用手指在这些应该是铁剑刻出的字迹上描摹了一下,感受这个大宋末代魏王最后的战意与悲壮。
稍后张兰把剩下的龙皮铺好,找来石头压稳。看了一下没问题后,抱臂在身上搓了一把,暖和一下被山风吹的寒气肆意的身体,想着差不多晚上就有龙皮穿了,心里不由得意了一下。
想着李俊山现在差不多应该醒了,于是他便沿着来时的路往回走。“上山容易下山难”,张兰总算真真切切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