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大开眼界,连声感叹:“太快了,太快了。”
但是当时正值中法战争前夕,积弱的清政府没有给李鸿章多少可以调用的银子。
李鸿章虽然希望自己筹建的新式军队也能有这样的武器,可是当他发现这样的枪会浪费大量子弹后。
也不得不自叹“太贵了,太贵了”。
其实不仅仅是李鸿章,就是很多法国人、俄国人也认为马克沁的机枪太浪费军火,不愿意购买。
但是后期清法战争吃了法国人加特林手摇机关枪的大亏后。
李鸿章还是引进了马克沁重机枪。
当时马克沁重机枪还在试制阶段时。
清政府即对这种威力巨大的新式武器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1888年由金陵枪炮制造局开始引进仿制。
从此,大清国开始进入第一次重机枪的制造时期。
(实际上就是看看能不能自己造,毕竟买太贵了,买不起)
由于当时该枪尚处在雏形,使用黑药铅弹,经仿制后发觉不甚适用,因为无烟药没法明之前都是黑火药。就是单发枪一打都直冒烟,更何况是马克沁机枪。打时间长了周围都是黑烟根本没法瞄准,而且白白浪费子弹。
后来于1893年停造,仅生产了30余挺,部分用于朝鲜战场。
真正让马克沁出风头还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当时德军装备了mg08式马克沁重机枪,在索姆河战斗中,一天的工夫就打死60000名英军,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
从那以后,各国军队相继装备马克沁重机枪,马克沁由此成为闻名的杀人利器。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马克沁早已不算先进,但仍然还有应用。
在民国时期,马克沁机枪被仿制生产,称民24式重机枪在历次会战中都有不俗表现。
建国后,民24式马克沁机枪仍在中国民兵中广泛使用,直到70年代末期。
在中越战争的时候,爷爷辈的马克沁在越南猴子手里仍然在用,而且对上我们的五六式班用机枪仍然不怂。
但是在那个时期不挪窝的重机枪就是活靶子,有条件一个火箭筒就轻松教它做人了,但是毕竟是跨越了一个世纪的屹立不倒武器,这点就足以自傲了。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