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诺也只是把心里的话说出来而已。不只是他,其他几个人也都半信半疑的。只有小明自己信心十足。
当初在锁妖塔里面那么残酷的环境中,都能够建立起生态系统。何况是现在。
不过话又说回来,自己为什么总是要做这种事情,小明不禁有点纳闷儿。怀疑自己是不是把技能树点错了?
关于如何建立生态系统的问题,小明是有所计划的。
真正麻烦的是遮天蔽日的风沙,导致地表接受不到足够的阳光。
没有光照,植物也很难生长。没有植物,动物也没法生存。
而且这种大风沙的天气,小明也不知道它会不会长期地持续下去。
必须要给末日后的人类做好长期与恶劣地自然环境抗争的准备。
首先需要一个或多个巨大而坚固的生存基地。基地要有足够的生态系统提供食物。
还需要准备足够的能源。有了能源就能支援海水过滤系统,让人们有淡水可以使用,同时农作物也需要水源。
香港本身其实不具备这些基本的生存条件,末日之前需要每天从内陆输送大量的生活资源到香港。
末日之后,这份资源肯定没有了,那么香港就需要自给自足了。
弹丸之地,几百万人口,想要自给自足谈何容易啊!
这件事情之所以困难,也正是因为这个。
小明的初步计划是,建造两种基地互相配合。一种是陆地上的固定基地;
一种是漂流在海上的移动基地。或者说是可以移动的岛屿。
首先要建立的是固定基地,基本上思路就和锁妖塔里是一致的。
用炼金术建立起半球型的巨大穹实话,小明不会核电技术。只能暂时使用黑客能量来顶缸。
就算会核电技术,核材料资源也要小明用炼金术来提供,还有辐射的风险。不如直接用黑客能量来得方便。
由于末日后光照严重不足,所以农作物需要人造光源来照明,维持生长。索性就把耕作的区域设置成封闭式的。
这些东西只要都正常地运作起来,一个固定基地,就足以维持二三十万人的生存。
这种类型的基地,小明打算在香港建立十个左右。
为什么不聚集在一起建立一个超大型的基地呢?小明主要还是考虑不要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
分散到多个基地中,更适于人类的生存。当然也不能分得太散。基地太小也不行,那样对于环境变化的抵抗能力就太低了。
在小明看来,二三十万一个基地,还算是挺合适的。
最麻烦的是,现在还不知道香港最后有多少人能通过女娲的审判,移民未来呢。
万一女娲的标准太严格,也许整个香港可以通过审判的人类,就只有二三十万也说不定。
那样的话,一个固定基地就足够用了。不过小明不能只考虑这种最差的情况。还是要往好的方面多做准备。
这还不能等到移民数量彻底决定了之后,再去做计划,搞建设。到那个时候,黄花菜都凉了。
同时,基地以外,其余的空间也不能浪费。小明会尽量布置些太阳能发电站,风力发电站等等基础设施。
这些设施是对基地能量的有益补充。固定基地里的人类则有必要负责去维护它们。
一切只靠小明留下的黑客矿石肯定是不行的。矿石数量终归有限,总有一天会坐吃山空的。
希望固定基地以后慢慢能做到,不需要动用黑客能量,就能自给自足的地步。
另外小明打算把基地以外的区域,用高大的石墙石砫,建造得像迷宫一样。
当然不是真正的迷宫,目的也不是为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