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一十一章 ,奇迹之夜(下)(第2/3页)  1855美国大亨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嗯,我要到这附近盖一间小旅馆,专门给人看夜景用。我还要……”

    “哇,您可真有钱,我可以和你交个朋友吗?”

    ……

    这些记者们不久之后,又乘上马车回到了鸭堡,在那里,爱迪生作为电灯的研制负责人接受了记者们的采访。面对着记者,年轻的爱迪生侃侃而谈:

    “电灯的这个概念是史高治??麦克唐纳先生提出来了。”爱迪生这样说,“而且,虽然我是具体事务的负责者,但是在最关键的一些技术问题上,都是麦克唐纳先生首先提出了可行的解决方案。例如灯丝材料的选择,以及一些关键性的技术工序的处理方式。他的提议让我们少走了很多的弯路。也大大的降低了电灯的成本。嗯,你们应该知道,研制的过程越是顺利,消耗的资金也就越少。而在研制中消耗的资金也会被摊入到造价中。因为研制顺利,所以造价上也就相当的便宜了。”

    “那么您能够具体的告诉我们,给自己家里装上这种电灯,需要多少钱?”有记者问道。

    “这个我可没办法说,比如说把,如果您住在鲁宾逊的那个小岛上,需要我们专门到那个岛上去为您建一座发电厂,或者是牵一条上千公里的海底电缆,那就真的非常非常贵了。如果您住在纽约市内,我想价格绝对不会让大家难以承受。不过我只是一个研究员,具体的价格这些事情并不在我的管辖范围之内,所以我很难答复大家。”爱迪生回答说。

    “那么这种灯可以点多久呢?”

    “目前,这种灯泡的平均寿命大约在一百个小时左右。我们还在进一步改进,希望将来能大幅度的提高它的寿命。”爱迪生微微的皱了皱眉毛,使用寿命的问题,的确是让人有些郁闷。不过,这样的照明时间其实也相当够用了。毕竟,在那个时代,人们睡觉都很早,晚上需要照明的时间是相当有限的。但是随着电灯的出现,人们的生活习惯肯定会随之改变的,到那个时候,一百个小时的平均寿命就的确有点不够看了。

    ……

    采访结束后,记者们先是学着如何开关电灯,然后又被安排在鸭堡的客房中睡了一晚上,然而这一晚上,真的直接上床睡觉的估计一个都没有。所有的记者都将房间里的灯点的亮亮的,借着这灯光,开始连夜写自己的新闻报道。现在不赶紧写,就赶不上明天的报纸了。

    苏比一口气写了好几篇报道,又从技术角度来讲解电灯的奥秘的,有从生活的角度来谈电灯的影响的,有从经济的角度来分析这个发明的意义的,还有用游记的写法来描绘这个奇迹之夜的。整整一晚上,苏比都趴在书桌上奋斗。当他在最后的一个单词后面点上了一个小圆点的时候,初生的朝霞已经将他住的小屋的洁白的窗帘染上了一层玫瑰红。

    疲惫的苏比站了起来,用吸水纸吸干了稿纸上未干的墨水迹,然后拉动开关,关上那陪了他一夜未眠的电灯,再拉开窗帘,让微红的阳光照了进来。新的一天又开始了。

    为了赶上今天出版的报纸,所有的记者都推辞掉了鸭堡原本为他们准备的早餐。只是,鸭堡在城外,而公共马车要到上午九点钟之后,才能够到的了这里。所以记者们在一起商议了一下,然后选出了两位代表,去找城堡的女管家安娜女士商量,看能不能雇佣城堡里的马车送大家回去。

    “这不是问题。大家是麦克唐纳家的客人,哪里还有让你们出车费的道理?”安娜很温和的笑着回答说,“城堡里有十辆马车,原本倒是可以一次把大家都送回去。只是史高治??麦克唐纳先生很快要出去一趟,加上还有一辆正在修理,所以现在只能有六辆马车可以一直将你们送回报社。六辆马车,要装下这么多人,你们可都要挤一挤了。”

    “没问题的。”一位记者回答说,“公共马车大部分时候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