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十九章,以慈善的名义(第2/3页)  1855美国大亨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里来看病,一定会被这两位的名字吓个半死吧。不过,相比他们的同名同姓的后辈,他们干的事情也没什么太大的不同。而原先的希斯费尔德院长,现在被派去负责监管那些小护士们的学习。

    在原来的时代里,伟大的提灯女神南丁格尔女士创建的世界上第一所护士学校要到1860年才会建立。但在这个时空里,史高治在英国访问的时候,也曾抽空去拜访了这位伟大的女性,并向她提出了建设护士学校,改变当时护理行业混乱不堪的现状,更好的为病人解除痛苦。并为此捐出了大约一万英镑的巨款。所以,在1958年底,这所原本应该在1860年才出现的学校,就提前出现了。当然,至少是现在,这所学校还无法为医院提供合格的护士,因为学员们才刚开始学习,还远没到毕业的时候。

    南丁格尔女士将依据她的各种护理经验编成的教程,通过邮寄的方式,不断地寄给了史高治。于是这些东西也就成了现在的护士们抓紧时间学习的教材。

    “救恩”医院环境好,医务人员水平又高,再加上有各种神药在后面支撑着,所以,这所医院的医疗效果相当的出色。不要说,周围的穷工人,就是有些有钱人得了病,也愿意到这里来看病。当然,有钱人看病时必须掏钱的。

    伴随着医院的名声鹊起,史高治在克利夫兰市的名声也已经开始近于圣人。当他每周依照惯例到教堂里去装模作样的祈祷的时候,几乎每一个从他身边经过的人都会说:“愿上帝祝福您,麦克唐纳先生。”如今即使是过去他父亲老约瑟夫的老街坊,也都以“麦克唐纳先生”而不是“史高治”来称呼他。至于他的父亲老约瑟夫,自然就升格成了“老麦克唐纳先生”。甚至还有人说,一千八百多年前,有一位约瑟夫木匠养育出了一位神圣;而如今的这位约瑟夫皮匠,虽然要差一点,但也养育了一位圣人。

    不过,建造这所医院,可不是专门用来刷名声的。这所医院有着重大的使命,那就是给麦克唐纳化学与医药公司试验药物。

    七月底,史高治回到美国之后,不到一个月,麦克唐纳化学和医药公司就完成了两种新药物的研发。这两种药物在后世都鼎鼎有名,它们就是二乙酰吗啡(海洛因)和甲基苯丙胺(冰毒)。在原来的历史上1874年化学家韦特首先合成出了海洛因,最开始仅仅作为手术麻醉剂使用,此后到90年代,德国的拜尔公司,发现这东西对于几乎任何的身体上的疼痛不适都有极强的缓解作用,于是将把它当作包治百病的神药推向市场,并大发其财。(这还是在拜尔公司根本就没有海洛因的专利的情况下。而现在,史高治手中可是有着这东西的全套专利的)

    在处理这两种药物的时候,史高治采取的手段和当年拜尔的手段并无二致。

    首先,在药品试验阶段,因为海洛因是吗啡制品,而当时,人们对吗啡的成瘾性已经很清楚了。所以,要想让这种东西大卖,最后买到像历史上那样以单一药品占据全世界所有药品销售总额的百分之五点五以上,就必须要让人们相信,这东西是不会上瘾的。当时拜耳公司的办法是这样的:首先每粒药丸都做得很小,里面海洛因的总量都被严格的控制了,而对用量也标注的很少。其次再采用一些缓释技术,使得药品中的海洛因被人体吸收的速度减慢。这样一来,当海洛因进入大脑之前,在人体中就代谢掉了不少,然后在各种试验中,成瘾性自然就不明显了。当然,如果有人一定要大把大把的吃药,那出了什么反应,就不关麦克唐纳化学与药品公司的事了。

    依据另一时空里的拜尔公司的经验,贿赂医生,对于推广药物是非常重要的。当年拜尔为了推广海洛因,给每一个为病人开出拜尔生产的海洛因的医生开出高额的回扣,金额甚至达到销售这种药品利润的两到三层。(这一招,葛兰素?史克公司前不久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