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096章 引进海外劳动力(第2/5页)  民国第一军阀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而油价又很便宜,一个月的工资,可以买很多燃油了。

    如果一个家庭,夫妻双方都参与工作,那么经济上就更加宽裕了。买个车根本不是什么问题的。

    而且买了车,还可以住到郊区去,不仅空气好,而且房子面积够大,尽管是木头房子,但住得却也很舒服。

    在这样的情况下,买车成了越来越多人的选择。有的人看别人都买车了,自然也要买车。

    但车已经成为社会必须资源时,自然是别人有我也要有。

    城市中的车辆也越来越多,由于全国各地城市规划早有准备,因此街道建得很宽敞,停车场等设施也到处都是。

    在一些繁华街道,则建立了升降停车位。交通堵塞的问题,都还是少数情况。

    家庭汽车的出现,使民众出行方便了很多,社会节奏也随之提高。这一时期,电话也逐渐走进千家万户。

    不过电话收费比较坑,用的都还是高产、中产阶级,普通收入阶级还未开始使用电话。

    各种电器,也开始走入那些中产阶级的家庭当中,价格自然也是比较贵的。相当于说,当民众普遍完成了对房子、汽车的消费后,电器、电价价格将快速下降,从而进入普通家庭当中。

    如今的高价格,主要是从高产阶级和中产阶级手上掏钱,从而实现财富再分配。

    火爆的市场,也吸引了很多欧美工业人才前往中国工作,因为在中国就业形势实在太好了,而且很多方面的工业人才比较缺乏一些。

    很多工程师、技工都在往中华民国跑,特别是欧洲的。

    此时中华民国的绿卡制度,已经越来越坑了。因为绿卡价格是按照普通工人50年收入的公式而得到的数字,如今中华民国的普通工人的月收入是50元,相当于一个人要想在中华民国获得绿卡(居住权),就必须缴纳3万元,相当于旧时代的6万银元。

    不过那些工业人才不需要,只需要通过审核,具备一技之长就能获得居住权。但是他们来到中华民国后,必须给中国打工,从事他们的特长工作,不允许从事其他非专业的工作。

    对于那些欧美商人来说,此时中华民国的市场,简直就是一块令人无比垂涎的大蛋糕,谁都想进去咬上一口。

    因此很多欧美商人掏钱买了绿卡,3万炎黄币对于很多商人来说只是小钱而已,这些欧美商人进入中国后,是不能去炒股的。必须投资实业,即要建设一个工厂,或是投资一个农场等产业出来。

    这些产业。他们就算是撤资,也是带不走的。建设起来了,还能增强中华民国的战争潜力。

    而且还必须为中华民国增加就业岗位,这样才能通过审核。如果通不过审核,那就是从哪里来滚回哪里去。

    但是偏偏还是有大量的欧美商人跑到中华民国来。并且将大把的钱,投入到各种工程、工厂的建设中去。

    在他们想来,中华民国的经济这么好,应该不会出什么问题,所以他们的部分都跳坑里去了。

    还有一些人进中华民国则不是为了投资,而是想长期居住在中华民国。一般也都是有钱的富豪。

    一些日本、朝鲜、越南、暹罗、中东国家与俄国的富豪,他们非常向往中华民国的社会环境。

    这些人也就是给中华民国送钱来的,他们买绿卡要花掉一笔钱。审核时还要找财团的公司交一笔钱以通过审核。

    不过对于那些附属国的富豪们来说,这些钱不是问题。那些附属国有很多中华民国的走狗,这些走狗赚了很多钱,因为是他们在组织生产,中华民国剥削了一道。他们也跟着剥削了一道。

    造成了那些附属国的财富分配很畸形,中产阶级没多少。大部分都是,要么是高产阶级,要么是低产阶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