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他们也没有太大的紧迫感,因为他们本身就要进口很多产品,特别是英法来说。战前他们本身就要从德国那里进口很多工业产品。
战后,进口谁的都差不多。
唯一的问题就是担忧中华民国发展太快,但是英国是最不可能违约的国家,他们的殖民地正被中国所威胁。
美国是受威胁最小的,此时美国政府正在琢磨着以什么理由来提高针对中国工业产品的关税。
而美国在完成了工业设备的升级换代之后。对本土市场的竞争力就加强了,毕竟中国商品要向运到美国。还是需要跨越太平洋的,路途比较遥远一些。
不过因为集装箱运货体系的出现,使得货运成本大幅度的降低,又更加有利于中华民国的工业产品出口。
中国在战后,卖出了很多集装箱设备,罗斯柴尔德财团和美国财团都在投资集装箱货运体系。
他们也看到了其中的好处。
随着货运成本的降低,寡头垄断财团的商品竞争力就更加强大了,而地方零散商人通过区域性的货运优势所形成的商品竞争力就被削弱了。
中华民国不仅卖集装箱设备,而且还卖产业标准。
由于中华民国的集装箱货运体系最早形成,所以标准是由中华民国来制定的。
总的来说,美国的投资环境确实也是不错的,只要美国完成了工业生产设备的升级换代,马上也可以进行泡沫经济。
但是泡沫经济毕竟是比中华民国要更晚的。
此时中华民国的本土商品市场却是非常繁荣的,大量的贷款刺激下,导致中国和那些附属国催生了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
每个人只要能干活,肯工作,都有很可观的收入。
中华民国与那些附属国的经济在这种大环境下,呈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繁荣状态,这种繁荣是此时世界上其他国家所无法相比的。
就是美国,此时的繁荣状态也比中国民国有所不如。
其庞大的市场利润,同样也吸引了很多欧洲资本家的进入。这些欧洲资本家的资本进入中华民国,自然是为了来赚钱。
而他们确实能赚到钱,但能否笑到最后,却得看中国民族资本集团的政策决定了。
也就是看华夏中央银行所制定的货币政策。
华夏中央银行是中国民族资本集团的核心,这家私人银行拥有中华民国印钞权,确定了中华民国政府是民族资本集团的附庸的地位。
资本都是贪婪的。中国民族资本集团想什么时候刺破经济泡沫,是有主动权的,也是有突然性的。
也就是说,那些外资不知道中国经济会什么时候萧条。
也许有一些外资有很高的敏感性会提前撤资,但中国民族资本集团绝对会被他们更早撤资。
最终,这些外资大部分将会被套牢。
而这些外资进入中华民国,对中华民国是有很大好处的。
因为他们尽管赚钱了,但是他们却把钱投入到了中华民国的工业、基础设施建设上,因为他们进入的地方是股市。
股市的上市企业,也就是建设工业、基础设施的企业。而他们所能购买的还是增值股票。
而那些楼市所不能形成战争潜力的房地产公司股票,在此时的中华民国一直没有太大的投资价值。
在中华民国的政策当中,本土上市公司。其股票只有本土民众可以购买。而非本国公民只能购买这些企业发行的增值股票。
也就是在一定预期内,你认为这家企业的利益、资产会增加,从而购买这些增值股票。
这些增值股票是企业利益增加后才有收益,而他们不能掌控本土上市公司的股份。避免了本土上市公司被外资收购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