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的夜景进行拍摄。
桥上的摄影队。则对江渝一家人拍摄了几个镜头。
这些胶片将剪辑成短片送往全国各地电影院免费放映,这种短片电影在电影商业化刚开始时是很流行的,当时在美国,三美分看几个短篇,生意还很火爆的。
不过这种电影现在已经卖不了钱了,中华民国拍摄这样的短片,主要是向老百姓介绍发展成果。
长江大桥的成功通车,轰动了全国。
这座桥梁也成为了中华民国工业发展成果的重大标志之一,大量南京民众纷纷跑去看大桥夜景。
全国也有不少游客专门跑到南京参观这座大桥。
以至于后来去南京的人,如果没看过南京长江大桥,都不好意思说去过南京。
欧美各国也在惊叹于中华民国这次的大手笔,这座大桥远远超越了铁路、公路两用桥梁的记录。
显然世界各国在短时间内是无法刷新这个记录的,甚至可能永远不会刷新这个记录。
中华民国所取得的工业成就,让整个世界都为之瞩目。
很多洋人都开始用敬畏的目光去看待中国。
……
战争结束了,贵金属价格也恢复了正常,白银价格开始暴跌,白银之所以价格上涨,那是因为战争期间黄金无法发挥硬通货的作用,因为黄金虽然是硬通货,但是被各国限制出口了,所以导致世界开始再次将白银作为货币使用。
战后,白银再次沦为工业原材料,而不再是货币地位,因此价格暴跌。
中华民国在战争期间就出手了大部分白银,只保留了一批工业用的白银,因此没有受到波及,民族财富也没有缩水。
中华民国的货币体系是信誉货币制,是不兑换贵金属的。
第一次世界大战过后,各国开始使用金圆券制度,即外部人员持有金圆券即可兑换黄金。
江渝的军阀寡头财团却是在考虑要不要使用金圆券的问题。
如果在各国都开始采用金圆券制度的时候炎黄币不采取金圆券制度,那么也就可能导致炎黄币在国际市场上的接受力度疲软,从而影响财团靠货币盘剥世界的能力。
经过讨论,财团智囊团认为金圆券没什么意思。
尽管金圆券制度可以让中华民国的炎黄币世界化,但是货币世界化也伴随着许多的问题。
中华民国的货币世界化条件还未完全成熟,贸然的向世界化挺近,将引发很大的金融隐患。
而且现在的世界。拼的已经不是金融了。
金融只是虚的东西,尽管敛财速度很快,但只要搞好内部金融,外部金融可以不用这么急着去搞。
所谓内部金融,就是中华民国的势力范围之内。
既亚洲、大洋洲,而欧洲、美洲则不需要这么急着向那里扩张,在南美倒是可以竞争竞争,但是炎黄币全球化还为时过早。
财团并未掌控大部分黄金,美国、罗斯柴尔德财团都掌控着大量的黄金,他们的货币也很坚挺。
说明接下来的世界。将是一个没有世界性货币的时期。
炎黄币只要做好亚洲、大洋洲的主流货币就已经是半壁江山了。
另外,金圆券制度如果施行,财团就不能那么方便的印票子了。建设速度也就会慢下来。
因为金圆券制度下,如果印了太多票子,黄金就会大量外流。
所以这一点很麻烦,财团并不打算搞金圆券制度。
至于欧美要搞金圆券制度的话,那就让他们去搞好了。反正中华民国的进出口是顺差,也就是说每年还能弄到不少黄金回来。
中华民国只需要用黄金保持汇率稳定就可以了。
在那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