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047章 赶超欧美的节奏(第3/5页)  民国第一军阀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术的搞钱,因此法国的工业相比英国要先进一些。但是法国的商品基本上扑了不少。

    战后的国际市场,是中华民国与美国的天下,欧洲能生产的工业产品,这两个超级大怪兽也都可以生产。

    也就是德国、瑞典这些欧洲国家在精密制造业上有些优势。

    所以欧洲的经济复苏是很不容易的,特别是英国。德国的工业复苏前景是最好的,一点不像是战败国。

    中华民国除了占据了亚洲国际市场,还在美洲、加拿大也占据了不少商品市场,和美国基本上形成了焦灼的拉锯战。

    在激烈的海外市场竞争中,中华民国华东商会发挥出了强大的统筹指挥的能力,每一个能参与其中的民族资本商人,每一个生产环节,都被调动起来。

    在那些劣势产业,则充分动员科研人员、工人的积极性,对技术进行创新。财团持续监控市场,统计各种国际市场数据,以及时调整商品价格,整个商会精诚团结,政府、军队密切配合,随时调整政策。

    农业产品出口方面,中华民国占据了很大的优势,特别是粮食生产,基本上把美国给完爆了。

    粮食生产方面,中国已经普及大型农业机械了,粮食生产已经全部用机械化进行生产,加上中华民国在作物品种的培育上投入了最多的资源。

    中国的粮食生产成本之低,甚至都出口到美国去了。各国小麦生产在此时还算好的了。随着中国将中亚行政区开发出来,那里将产出大量的小麦。

    中华民国向世界销售粮食,基本上把美国的粮食出口给灭绝了。

    但在经济作物生产上,中国棉花、大豆、橡胶更是横扫国际市场,其中橡胶、大豆是每一个欧洲国家都要进口的。

    这年头欧美还没有什么合成橡胶产业,天然橡胶的产量又不过大,因此从中国进口橡胶成为了每一个工业国家的选择。

    大豆也没有什么国家大规模种植,也就只有中国发展大豆种植业。

    而石油出口方面,中美双方正打着激烈的价格战,这年头没有什么石油紧缺问题,双方只是把石油当成普通商品来卖,有利润就行。

    因此价格战打得很厉害,不过美国的石油工业不如中国先进。生产成本也更高,加上中国在远洋油轮方面造得更大,价格压得比美国石油更低,双方在石油市场上的争夺之激烈,战后一开始就达到了白热化阶段。

    欧洲基本上都要进口石油,更实惠的中国石油,成为大部分欧洲国家的选择。

    不过美国石油在欧洲还是卖得比较好,因为罗斯柴尔德财团有渠道,而美国石油又是罗斯柴尔德财团所控股的。

    洛克菲勒财团,就是罗斯柴尔德财团扶持起来的。当初罗斯柴尔德财团还未形成时。罗斯柴尔德财团的创始人洛克菲勒因为执行力很强,这个所谓执行力就是烧人家工厂,殴打人家员工。对竞争对手进行暴力收购,从而被罗斯柴尔德财团看上,在罗斯柴尔德财团的大力支持下,洛克菲勒终于组建了他的财团。

    罗斯柴尔德财团从自身利益出发,自然是卖洛克菲勒财团的石油更赚钱的。所以罗斯柴尔德财团的石油销售渠道基本上都是在卖美国石油。

    不过中国民族资本集团也正在欧洲建立自己的石油销售渠道,也就是加油站这些产业。

    在石油方面,双方都很难在欧洲彻底击败对方,但是在副产品方面,中国却是基本上处于国际市场垄断地位。

    各种各样的塑料制品被销售到了各个国家,由于塑料有轻便。以及较为耐用的特点,因此受到了国际市场的欢迎,欧洲为此大量进口。

    战争一结束。中华民国就把大量的商品出口到了欧洲各国。

    经过长期的战争,每一个欧洲家庭的消费欲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