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042章 德意志帝国灭亡(第3/5页)  民国第一军阀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载铁路。大部分都是财团建设的,剩下那部分则是军方建设的战略铁路。

    在军方、财团、民资都在修铁路的状态下。这个国家的铁路长度正在飞速增加。

    历史上美国四十多万公里的铁路,实际上也就是这么搞出来的。

    民资算是普通铁路的主力,然而民资在竞争上也是比较盲目的。很可能这条铁路线已经不需要更多的运输力,他们却依旧挤了进去。

    为了避免民资过度的浪费资源,因此财团对各个铁路工程都有评估,一些实在没必要建设的铁路那就让政府出面叫停了。

    要被叫停的也不多,毕竟脑残的投资者也不是那么多,现在到处都有比较好的铁路建设项目,想找个投资回报不低的铁路线路也不是太难。

    随着铁路系统愈加完善,铁路开始呈现出开始向乡镇修建的趋势。

    因为很多矿产之类的都是在乡镇、郊区,一条铁路支线修好后,这些支线有可能会直接连到那些矿场去。

    那些矿场挖出矿石之后,直接用铁路运到支线火车站,然后直接运往其他地区。

    也有的铁路是局部铁路,例如矿场与钢铁厂相连,煤矿与钢铁厂相连,钢铁厂炼出钢铁之后,直接用铁路运到全国各地。

    尽管中华民国的货车数量是世界上最多的,货车普及程度也是最大的,但是铁路确实有这个时代所无法取代的作用。

    公路胜在灵活,铁路则胜在运输成本比公路低,船运则是运输成本最低的。

    后世中国的铁路运营方式就不是那么灵活,很多商人也都知道铁路运输成本低,但是他们普遍都苦恼的是,铁路运输太麻烦的。

    这种麻烦,无非就是上下车,以及赶时间的问题。

    因为中华民国的铁路公司比较多,形成竞争局面,很多地方都是一条线路有两条铁路,这时候就看谁更能揽客了。

    顾客可能不是很熟悉铁路运输,这时候得铁路公司派业务员协调,采取一种傻瓜模式的运输。顾客只需要把要运输的货物用集装箱货柜车运到火车站,铁路公司即帮顾客将货物运到目的地,然后再安排货柜车运输。

    集装箱系统的出现,很大程度上解决了铁路运输的一些麻烦事。尽管铁路还是不如汽车运输来得灵活,但运输大宗货物却是非常方便。

    谷物、煤炭、矿石、木材、钢材等等大宗货物,基本上都是靠铁路进行长途运输。

    公路的建设也很迅速。公路也是可以收费的,所以也是民资投资的重点方向,随着工程机械的出现,不管是铁路还是公路,修建成本都在不断降低,修建效率也在不断的提高。

    一个国家最重要的基础设施,实际上就是交通。

    道路就像是一个个血管、脉络,能将养分输送到各个部位,一个国家是否发达,也主要看运输能力。

    中华民国除了让民资贷款修路。还充分的调动其他民资,号召有余钱的民众踊跃投资,从而使钱能够充分的流动起来。

    在内部普通运输系统普及起来之后。军方就得修战略铁路。

    当全面战争爆发后,以中华民国这种打仗传统,是从来不节约弹药的,对战争物资的需求量很大。

    所以当大量兵力集中在一个方向的战场上时,国内的物资要运到前线。这种爆炸性的扎堆,就得有足够多的战略铁路来运输。

    因此江渝打算在西北建立四轨铁路,以后甚至可以增加到六轨,并建立一条高速公路出来。

    这样等全面战争爆发后,就能将各地汇聚在一起的物资快速运往前线。

    至于高速公路这东西,二战时就出现了。希特勒就建了一条高速公路出来,不过并不是很长。

    中华民国建设这条高速公路也是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