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022章:道教改革,册封国教(第2/5页)  民国第一军阀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不够极端,自然无法和其他宗教相抗衡。

    改革后的道教,加入了盘古、炎黄。

    作为一个极端的宗教,一般‘唯一神’是最容易成功的,道教没办法搞唯一神。

    因为中国本土的宗教,本身就是非极端的,比较平和的。对于神的定义,中国古代圣贤是认识得很清楚的,也不可能盲目崇拜某个神。

    这也是为什么,外来的唯一神宗教在古代中国吃不开的原因,因为上层社会知道那东西是就是假的。

    因此这次道教改革把女娲、炎黄加入其中,让教徒主要拜女娲、炎黄,从而将信仰能量汇聚起来,接着又靠这些神力使民众相信民族祖先炎黄依旧存在,同时提倡一些真善美,以教化民众。

    而道教所拜的‘太上老君’,也就是老子李耳,则退居二线。老子作为成仙之人,本身也不会看重这些信仰之力。

    如果老子李耳要这种信力,早就在春秋时就搞了。

    作为一个智慧达到了那种程度的圣贤,不会不明白宗教的本质。

    一个国家,特别是在资本时代,人的拜金思想是不断加深的。从历史发展来看,春秋时期以来,到近代中国。

    人是越来越鬼的,越来越物质化、现实化。

    在从先天社会过度到后天社会的春秋时期,那时候的人还是很讲信义的,人与人之间是有充分信任的。

    两汉时期的民风也很淳朴,上层阶级的道德素质也是比较好的。

    越往后发展,统治阶级的道德素质开始不断下降,老百姓也越来越现实,脑子越越来越鬼。

    这就是‘后天之道’的负面影响。

    所以中华民国需要宗教力量进行教化,此时民族主义思想已经有很大市场了,本土道教也可以趁机发展起来。

    就中央将道教定为国教的决定,全国上下还是很支持的。

    只有一部分受西方思想荼毒的知识分子还在那里叫嚣着什么封建迷信残余,大力反对中华民国发展本土宗教。

    但这些人的声音,被中央政府无视了,也被群众无视了。

    另外还有一群人在反对将道教定为国教,那就是以康、梁位首的清末变法派,这群变法派人士是忠君思想非常严重的。

    在清末当中,这群变法派还是一直在抱满清臭脚。

    也就是康有为、梁启超师徒。

    这群人是儒家残留。

    古代儒家确实有积极的一面,因为中国社会的老百姓好动,属阳。儒家保守为静,属阴。

    从而使社会阴阳平衡,也就不会乱。

    但是到了清代就不一样了,满清入关时期,甚至想用他们自己的文字来行政,后来发现政令不通,这才放弃了这个想法。

    但满清在使用自己的文字失败后,便立即对中国文化进行了阉割。

    精华的东西被阉割掉了,糟粕的东西保留了下来。

    满清挖了这么一个大坑出来,导致近代时期那些对传统文化十分无知的热血青年们,盲目的认为,传统文化就全是糟粕,并以与全面否定。

    满清时期的儒家,就是糟粕文化的产物。

    偏偏康梁师徒,以及下面一群变法派人士还十分的‘自我感觉良好’,自诩才学可比孔孟,凌驾颜渊……

    “我中国历代皆是以儒家为尊,立道教为国家,还不如立儒教为国教为好。”梁启超在报纸上发表了反对言论。

    康有为直接就开骂了,“中央此举实在荒谬之极,我中华千余年皆习孔孟之道,自应立孔教为国教。”

    儒家、儒教,这两者略有不同。

    儒教这东西,确实也有一些积极的意义,在古代,寒门士子肚子饿了就读圣贤书,以此充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