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010章:达成协议(第2/4页)  民国第一军阀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上的一部分剩余资本,那么战后他们能向欧洲提供的资本就减少了,欧洲经济复苏速度就减缓了。

    中国却可以把这些剩余资本投入到附属国身上,使附属国拥有很高的发展速度。

    中国搞资本输出是没错,但是中国不会把资本输出到欧洲和北美,顶多把资本输出到印度、澳大利亚、南美、非洲这些地方。

    这主要还是债务关系决定的。

    此时欧洲有19个国家欠美国100亿美元,资本自然是要回流欧洲,让欧洲人发展起来才能还钱。

    中国的债务主要是在那些附属国,那些附属国也得发展起来才能还钱。

    怎么才能发展起来呢?

    实际上金融说白了就是借债,钱不代表能发展起来。

    主要还是靠实体经济。

    只要中国的实体经济在国际出口方面占据优势,欧洲工业就很难发展起来,特别是轻工业方面。

    在轻工业方面,中国是拥有巨大优势的。

    因为中国就是一个擅长发展轻工业的国家,而那些附属国同样也不差,特别是日本。

    在中国的劳动成本增加的北京下,那些轻工业可以交给附属国来发展,绝对能够把欧洲的轻工业死死遏制。

    而在重工业发面,现在中国在重工业商品方面,同样领先于欧洲。

    只要抢占了国际市场的方方面面,欧洲和复苏将变得极为缓慢,而美国的发展也将得到遏制。

    白种人世界与东方文明世界的国力就会慢慢拉开,中国将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

    罗斯柴尔德财团的屈服,相当于战败国签署不平等条约一般,罗斯柴尔德财团赌不起,能够靠赔钱来解决问题,那就不是问题。

    作为一个没有国界的资本,只要能够保住自身荣华富贵,什么国家、民族等等都是比较虚无缥缈的东西。

    当然,双方也划分了势力范围。

    战后,欧洲、北美为罗斯柴尔德财团的势力范围,中国资本不进入这一区域,而亚洲、大洋洲则为中国势力范围,罗斯柴尔德财团在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马来西亚、缅甸地区的资产将全部出售给中国。

    而双方只在非洲、南美洲展开金融方面的竞争。

    等于说,双方确定的势力范围内,资本不越界,什么银行业务都不会开展到这些地区。而在竞争地区,则看自己的本事。

    中国不费一枪一弹,就从罗斯柴尔德财团手里拿到了巨大的利益。

    另外作为降低贷款数额的条件,罗斯柴尔德财团承诺,将送往中国的科研人员数量增加到六千人,工程师还是五千,技工则降低为五万人。

    罗斯柴尔德财团在这方面绝对有庞大能量,欧洲那么多的国家,科研人员多得很。这个时代科研还未引大规模引入国家层面,大部分科研人员还是掌握在财团手中的,或者是不属于任何机构的‘个体户’研究者。

    ……

    而在与协约国的谈判方面,中国如愿以偿的与协约国达成了获取阿拉伯半岛北部的伊拉克、叙利亚地区,以及西南非纳米比亚的协议,当然明面上则是购买,但实际上却是白送。

    在贸易关税方面,中国也如愿以偿,美国为了欧洲的债务,以及战争能捞取到战利品,并在战后不被同盟国阵营包围,同意开放汽车、飞机、电器方面的市场,也就是降低关税,英法两国则没有就这个问题纠缠。

    英法两国纠缠的是殖民地关税,殖民地关税则是主要对应那些轻工业产品,最后英法两国将殖民地关税降到了很低的程度,普遍不到5的关税,最低只有1。

    如果是与德国分赃,显然不可能获得这样的利益。

    德国人在工业上是很擅长的,同时搞关税保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