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69章:奇迹般的建设速度(第3/5页)  民国第一军阀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日本先将铁矿石炼成附加值比较低的低级钢,然后再运往中国炼成附加值高的钢材。为此大大降低了炼钢成本。

    日本经济初步有了起色。

    1919年年初,又有50万日本雇佣兵投入了欧洲战场,日本在欧洲已经投入了100万名士兵,大大的增强了同盟国的兵力。

    加上不少日本劳工前往中国做工,他们的工资也随着中华民国的劳动成本增加而有所提高,一个月达到8元,尽管还是比中华民国的劳工所拿的工钱低很多,但是日本人通过劳动,使他们的国家经济有了初步的起色。

    起码能够吃饱饭了,中国出口到日本的三季稻大米大受日本人欢迎,这种稻米尽管口感不是很好,但价格却是很低廉。

    同时还有中华民国出口到日本的海产品也很受日本人欢迎,此时日本人接受了中华民国开出的对日《二十一条》,其中有一条就规定,日本片板不得下海,连捕鱼都是不允许的。

    因为日本承认日本是中国的附属国,作为附属国,没有制海权。中华民国只是将陆地交由藩国管理,而海洋却是属于中华民国的。

    日本人很喜欢吃鱼,正好这时候渔产品价格也不贵,中华民国的渔船现在满世界的到处捕鱼,每年都能为中华民国带回大量水产品,这些水产品因为价格便宜,所以成了日本此时进口的主要肉类。

    日本近六千万人窝在一个小岛上,确实很苦逼。

    他们为了生存,什么高污染都不管了。只要是中华民国分配给日本的工业,日本人都敢要。

    大量高污染工厂就这样开始向日本转移。

    同时中华民国还向日本贷款,钱是财团银行出的,日本拿到贷款后,大修基础设施,日本政府欠中国的钱越来越多。

    尽管有一百五十万劳动力在欧洲,但日本劳动力并不缺乏,他们甚至让女人大规模进工厂干活。

    在日本,真正能见识到,什么叫女人也能撑起半边天。

    年轻女人到处卖肉,还有很多女人进工厂干活。日本男人除了进工厂干活,还大量到中国做工,并到欧洲打仗、做工。

    并且绝大部分日本人,都心甘情愿的把收入上缴一部分甚至是近半给日本政府,以支持日本复兴。

    但日本永远没有机会,因为日本的军工业被拆光了,日本也被禁止发展军工业。

    同时日本没有一点海军。

    等于说日本的复兴,是要完全依托于中国的。

    中国不让你卖产品,中国不出口粮食给他们,他们就得饿死在小岛上。

    日本现在搞的是,依附于中国的复兴。

    这种复兴,实际上就是日本财阀的利益与日本倭王的利益,他们的大国梦无情破碎之后,绝望的日本统治阶级,只希望混个荣华富贵。

    通过剥削日本平民,为中国服务,他们确实能够保全自己的荣华富贵,前提是能不能当好一条让主人满意的狗。

    当好了,就有肉吃。

    当不好,中国随时可以让他们灭亡。

    因为这时候中华民国的大型货船数量增加,在己未年,更多的高污染产业开始向日本转移。

    如造纸,中华民国在海参崴周边的林区砍伐的阔叶林木材直接用货船运往日本,然后日本造出附加值很低的普通纸张,再出口到中华民国。

    中华民国在造纸方面,则保留附加值高的特种纸制造。

    普通纸张全用日本的纸张,即让中国免受造纸业的污染,又得到了便宜的普通纸张,可谓一举两得。

    其成本确实便宜到极点,首先日本劳动成本低,再则日本政府每年还要还中华民国的贷款和利息,等于又剥削了一道。

    还有从库页岛开采出来的石油,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