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67章 :头疼的英国政府(第2/3页)  民国第一军阀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精神文明体系与中国不太一样就是了,但是印度修士却也是不少的,但他们在基础上的东西不如中国。

    就如印度并未形成像中医那般体系完善的医疗体系。中医当中的经脉什么的,实际上就是中国古代圣贤在修练过程中内视所观察到的东西。完全不是教科书说的那样,是老祖宗吃饱了撑着,拿东西乱锉自己而发现的。

    中国的国术,实际上就是以《易经》为基础,然后出现《黄帝内经》、《道德经》、《南华经》、《阴符经》等著作。

    印度的国术,则是以《吠陀经》为基础而产生的,吠陀经尽管也有对各方面有所论述,但实际上没有产生像中国那样的类比思维,应用领域也就小了。

    至于后世的印度政府确实比较恶心,不过这也主要是因为印度是西方人的经济殖民地的原因,他们的政府实际上也就是傀儡一般。

    在印度能投资的东西就多了,矿山、铁路、港口、商业、金融等等,在印度较多的人口之下是有很高利润的。

    英国政府每年要从印度横征暴敛五千多万英镑,相当于2.5黄币,相比清末清王朝7亿元的税收,这是一笔对于政府来说极高的收入。

    当然和现在的中华民国没得比,对于现在的中华民国来说,2.5亿的税收那是小意思而已,当然中华民国的税收也是积少成多的。

    这只是政府层面的收入,商业收入的利润也是很高的,只不过印度毕竟是一个没有怎么搞工业开发的国家。

    要想获得更高的利润,就得投入资金进行开发。

    当前的中国民族资本,在眼光方面是比欧美资本要看得更远的,此时的欧美资本,在欧美地区的垄断还没有搞得太清楚,罗斯柴尔德财团在欧洲尽管掌控了很多财富,但是容克财团和英法资本财团也是存在的。

    美国资本是罗斯柴尔德财团和几个扶持起来的财团在垄断。经历过数次经济大萧条,但在资产垄断上也不是那么清楚。

    中国资本的崛起速度最快,在国内基本上形成了比较全面的垄断,尽管很多资产也还未掌控,但这并不妨碍中国资本对外输出。并开发那些殖民国家的市场。

    此时协约国商船被大量击沉,印度又是一个原材料生产大国,很多原材料自然是运不出去的,这里也就成为了中国的原材料产地,而且原材料价格被压得很低。

    英国政府为了购买中华民国生产的军用物资,也把很多印度的英国资产卖给了中国资本。

    在印度。中国资本所掌控的资产也是不少了。

    英国佬甚至想卖一些铁路给中国,但中国自然自然不要这些铁路,因为这些铁路和中国的铁路规格是不一样的。

    中国铁路、货柜车、集装箱货船都是有统一规格的,如果规格不同,运输上会很麻烦。

    因此中国在印度是自己修铁路,自己建设港口。

    中国在印度也设立使馆。派遣公使前往印度。财团还在印度开设银行、电力公司、通信公司、邮政公司、餐饮之类的产业。

    同时也有许多中国人到印度去当高管、技术人员。

    在中国资本大肆扩张的时代,中华民国的国民要想就业非常容易,而且大学生就业就更加容易了。

    只要有能力,国内、海外高管随便挑。

    如果是想多赚点钱,出国绝对是一个好路子,出国工作的话,只要中国的产业。工资都比国内更高。

    在中国资本输出的同时,中华民国也开始大肆扩建海军,大海军计划正在紧锣密鼓的实施。

    这个大海军计划,很快就被欧美国家侦知。

    英国政府上下一片哀嚎,中国人造战列舰了,而且一造就是八艘最先进的战列舰,英国政府还有钱和其他国家搞海军军备竞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