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57章:开启繁荣时代(第4/5页)  民国第一军阀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有靶场,而且还不止一个。

    每个小镇,也都有靶场。

    政府甚至号召老百姓去靶场打靶,学生也经常被组织去靶场打靶。武馆也是开了一家又一家,武馆里还有大量专业的健身设施。

    政府同样鼓励民众习武强身,或者去健身。

    因为国家是需要劳动力的,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书呆子不是一个合格的劳动力,同时打仗也需要强健的体魄。

    同样也需要良好的枪法,国家也必须保持足够规模的弹药生产线。

    因此靶场、武馆也都是有关战争的场所。

    各工厂则依旧坚持工厂教育,不仅教员工文化,同时要求员工‘以老带新’,以满足经济刺激下能有足够多的合格工人。

    各地政府还号召民众上夜校,并每个星期的假期去学校接受教育,例如两天假期抽半天去学校上课。

    夜校教的是文化知识,放假去学校上的半天课程则是讲一些民族主义思想、教老百姓看中华民国的版图,以及一些基础常识。

    这些知识,关系到他们的求职。

    这是在全面提高民众的文化水平,并大力培养足够多的合格工人。

    整个国家在这些制度、政策、号召,以及看不见的约束力之下,经济开始走向全面的繁荣。

    财团在上海华东大厦开了一个星期的会议,研究了一个星期之后,周子跃赶到淮安,当面想江渝报告研究出的计划:

    “先阶段为第一阶段,拉动经济是靠房子、汽车,汽车经过一段时间的高价格后,开始逐渐降价,最后普及到所有中等收入家庭。同时在第一阶段,将推出高价格电器,主要面向高产阶级。

    接着进入第二阶段,这一阶段中高产阶级的家庭汽车已经饱和,汽车再次降价,面向低产阶级。这一阶段则靠电器打主力,电器降价面向中产阶级。这两个阶段过后,市场基本上也就饱和了。

    第三阶段,则降低电器价格,向低收入群体销售,同时将产能过剩的汽车、电器以低廉的价格倾销到那些藩国的市场去。在第三阶段,必然产生大量热钱,实体经济制造业因市场饱和而处于一种没有多少多少利润的状态下,为了赚到足够的钱还贷款,热钱必然蜂拥进入股市,将股市行情不断抬高。这时候政府先多建设一些基础设施,以稳住经济局势。

    第四阶段,接着财团开始在股市抽逃,并掐死贷款渠道,从而引发超级股灾,接着波及实体经济,企业成片破产倒闭。

    第五阶段,银行接管这些破产企业的资产,以及贷款抵押资产。这时候有两个选择,第一个是初步收割之后即发动战争,但很多工厂贷款时间未到,还没有破产。第二个是深度收割,即萧条个四年时间,把所有贷款都拖到期。”

    “第一个选择比较好吧!第二个选择比较祸国殃民。”江渝毫不犹豫的选择了第一个,因为从战争方面考虑,既然已经形成了庞大的战争潜力,那就要立即爆发出来,让其他国家反应不过来。

    至于那些没有破产的资本家,不过是些漏网之鱼,战后首先科技发展,工厂设备要更新换代了。

    这时候财团可以选择不卖给将要持久垄断的行业的资本家,同时增加运营成本什么的,加上政府拉偏架,保持垄断只是小意思。

    财团通过股票崩盘,已经能够赚到足够的资产了。

    战后再围剿掉那些资本家就是了,而战争就是国力的比拼,比别人多发展出更多的国力都是好的。

    如果让经济萧条个四年,那得浪费多少劳动力力?如果把这些劳动力调去建设军事项目,能建设多少军火和军事设施?

    因此江渝并不打算将这次泡沫经济结束后的吃相弄得太难看,他的目的只有一个,把欧美资本干趴下再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