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35占:贝加尔湖的财富(第4/5页)  民国第一军阀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如用机械生产的高效率生产模式,用这些俄国人是不行的。

    因为奴隶是会暗中破坏生产资料的,机器给他们用,没两下就会用坏掉。

    体力劳动除了修铁路、公路需要一些之外,修水利也是需要的。但是,植树造林纯粹就是体力劳动。

    没有什么机械能搞植树造林的。

    如果中华民国要在西北进行大规模的植树造林,就必须调集大量劳动力,首先西北没这么多人,在外地招募工人需要很多钱,而且用国内的工人来造林和用俄国人来造林没什么区别。

    那还不如让俄国人来造林,中国工人则用高效率的生产力进行建设。

    “进攻沙漠?我们西北可没有那么多的水啊!”唐汉民指出了其中的问题,西北地区确实没那么多水,黄河的水又不够用。

    西北地区的发展,受水资源的严重制约。

    在西北建设太多的工厂,就会用掉太多的水资源。农业上也无法建设开垦太多的耕地,因为是水资源用太多了,黄河下游会断流。

    “我们又不是要一口气消灭沙漠,只是每年向沙漠推进一点。水不够用,我们可以从北海调水,每年调个1000亿立方米的水,也能用个600年才枯竭。”江渝早有计划,那就是从贝加尔湖调水。

    如果每年调个1000亿立方米的水资源,那么就相当于两条黄河的流量。

    作为穿越者,江渝知道,这个国家如果不断的在北方发展工业,那么未来整个北方都将面临缺水的危机,就连南水北调都解决不了这个危机。

    与其搞南水北调,不如搞北水南调。

    每年贝加尔湖有600亿立方米的水从安哥拉河注入叶尼塞河,然后流入北冰洋,那完全就是浪费了,还不如把这些水资源抽调到北方地区。

    甚至连整个叶尼塞河都抽调掉都无妨,叶尼塞河是世界大河之一,每年流量高达6255亿立方米。

    要知道后世中国每年用水供应量仅为5600亿立方米,而且还是在节水技术不普及的情况下,其中60是用于农业灌溉。

    如果把整个叶尼塞河都给抽调了,用于中国的农业生产,那么什么海水淡化都不用那么急着搞了。

    长江的水也很多,但是江渝可不敢动长江。

    这是关乎龙脉的问题,如果把整个长江的水都用于农业、工业什么的,那么首先沿海渔场就完蛋了。

    澳大利亚就搞过这档子事,把东南地区的河流截流掉,把所有水都用于农业、工业,结果就引发了环境问题。

    但是动叶尼塞河却没有半点压力,叶尼塞河流经的地区都是人烟稀少的地方。

    把叶尼塞河抽光那是夸张的,但每年抽个两三千亿就非常非常够用了,这可以让中国把大片的沙漠都绿化掉。

    当然这是一个很比较浩大的工程,但当人类生产力发展到这个时代,已经有了完成的可能。

    也可以先从贝加尔湖调水,如每年从贝加尔湖调个3000亿吨的水,贝加尔湖的湖水也能用个98年。

    98年的时间里,可以再去建设从叶尼塞河调水到贝加尔湖的工程,从而将贝加尔湖重新注满。

    3000亿吨的水,相当于6条黄河的水量,每年黄河还要注入海洋不少。

    这可以在蒙古、内蒙,造就出一个牧场面积超过200万,并植被茂盛的超级牧场,并将其余的面积全部植树。

    当前北方尽管在农业用水、工业用水方面还很充足,但是这并非长久之计,因此调水势在必行。

    同时西北地区却是太干渴了,那么大的一块地方,出现大片大片的无用之地。

    如果仅仅是满足农业用水和工业用水,每年从贝加尔湖调个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