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49章 :英国内阁太愚蠢了(第2/3页)  民国第一军阀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华东飞机制造厂从这一年开始,已经在批量制造巨鸟运输机了。

    这种运输机不仅军方需要。而且民用价值也很大。

    这种飞机很大,尽管相比日后的飞机来说还算小的,但在此时也许是世界上最大的飞机了。

    巨鸟采用的是中国最先进的发动机,此时中国的涡轮风扇发动机技术绝对是世界领先,而且是十分领先。

    大量的成果在江渝的指导下得以突破。

    不论是从耗油、马力、体积方面,都是最先进的。

    起码在当前出口的需要下,军方的订单近两三年内是无法生产的,财团的计划是一年生产400架巨鸟。

    从而形成一天4000吨的对同盟国出口能力。

    至于运费嘛!实际上很便宜。

    这年头燃油便宜得很,燃油是自己生产的,而且中国的石油开采量此时已是世界第一,这东西想生产多少都有。

    炼油技术方面,此时的美国还比较落后,中国的炼油技术却是在不断的发展之中,生产力是越来越高。

    至于飞机的制造成本,这东西再贵也要造啊!

    又不是一堆废铁,造多点也不怕,打仗的时候能够用得到的。这就是传说中能够提高战争潜能的玩意,大力发展是肯定的。

    同时投入民用的时候,政府还要给与免税之类的政策扶持。

    一旦到了战争时期,那些飞机都能够参与到对前线的物资运输当中,从而脱离公路、铁路的限制。

    并且使交战国无法准确摸清中国的物资运输能力,并对大战役的估算错误。

    中东省科威特地区的机场,此时是不断的扩建再扩建,扩建的物资则用铁路运往伊朗,然后用船运往中东省。

    而对同盟国的普通物资出口,同样也是通过铁路运往伊朗沿海,然后再和同盟国交易。

    不过这些生活物资暂时只能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交易,因为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和德国的交通并不是那么方便。

    再则,不论中国从新疆修往伊朗的铁路还是从云南修往缅甸的铁路,都是有协约国在检查的。

    运输的军火只能出口给协约国。

    但是在中国海,中国的商船却开始向科威特运输军火,特别是16年开始。运输量明显增加。

    如今中国形成了三种对同盟国的出口方式,一是靠潜艇,二是靠商船,三是靠飞机。其中潜艇贸易效率太低,其中潜艇可以直接运到德国,而飞机暂时则不行,但等到德国的机场修好后,也可以直接从科威特飞到德国,不过比较浪费运输能力,因此直接对德出口还是靠潜艇。

    不过造船能力比较紧缺。因此潜艇还是造得不多。

    运输机则造得比较多,但一年400架的产量相对来说也不高,一天才一架多一点的产量。

    轮船运输的成本最低。数量最大,就是路途远一些。

    但中国此时也要对海外市场进行出口,并且轮船主要是对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军火出口。

    同时奥匈帝国与德国则努力的修着公路和铁路,以保障中国的物资能够畅通的运往德国卖掉节操去修仙全文阅读。

    并且中国正在向出口运输所用的汽车,这些汽车直接开进伊朗。然后又轮船运往科威特。

    汽车并不是军火,中国则是以中东省所需为由。

    随着中国在阿拉伯半岛上建立了军事基地、机场等设施,中国对阿拉伯半岛的掌控也逐渐稳固。

    为了保护贸易安全,江渝在年初再次向中东省增兵,中东省的兵力达到了五个师的规模。

    协约国就算是想打中东省,也没办法了。

    英国陆军的那群乌合之众。对于中国陆军来说并无太大压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