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则趁机进口。
中国从这一年起,能够进口大量的棉花。
甚至于在俄国都能进口到大量棉花,俄国的纺织品生产急剧下降,棉花产出后甚至没人要。
这相比从其他地方高价收购棉花不同,俄国的棉花质量高,而且价格便宜,并且就在哈萨克斯坦地区。
因此中国的纺织品出口,并不比美国少。
而在其他的商品出口上,只要是非钢铁的,中国对欧洲的出口量大多都比美国来得高。
同样也有一个因素,那就是德国在大西洋上不断的打击英国商船,而在亚洲地区则没有这个顾虑。
德国的潜艇因为中国的强烈反对,并没有在亚洲进行活动。
中国不配合,德国潜艇也开不到亚洲来,毕竟比较远。
而英国在地中海组织了护航舰队,因此从中国进口商品反而成为最安全的路线,从美国进口虽然比较近,但却比较危险。
随着德国潜艇的不断增加,英国的商船损失比历史上战争初期急剧增长,毕比历史上战争初期所损失的商船高出了一倍。
大量从美国进口的物资沉入了大西洋。
这可都是要英国埋单的。
美国为了确保对欧洲的贸易正常展开,不得不提前一年组建护航舰队,直接征调了两百多家民间造船厂,制造大量的护卫舰。
美国国会在1915年批准了制造250艘驱逐舰和400艘猎潜潜艇的计划,这一计划直接妨碍了美国商船的建造。
使得美国在1915年,商船制造能力只上涨到了50万吨,中国依旧遥遥领先于美国的商船制造能力。
但在舰船的制造能力上,美国却是完爆中国了。
美国舰船制造能力从1914年的13万吨,制造上涨到了30万吨,而此时中国的舰船制造能力只有10万吨,而且大部分是用来制造潜艇的。
但是中国目前根本就不需要制造大量的驱逐舰和猎潜潜艇。
“看来历史已经因为中国帮助德国制造大量潜艇而改变了,确实此时美国也无法再坐视德国的潜艇在大西洋上横行了。一旦英国的商船都被德国击沉,而美国又没有足够商船,必然使美国的出口陷入停滞。”
江渝得知这个消息后,立即奋笔疾书,用德文写出了一篇《群狼战术,突破护航编队的有效作战方式》,然后立即让人交给德国海军。
与此同时,由于澳大利亚和加拿大取消排华政策,华人开始重新进入澳大利亚和加拿大。
江渝也开始在澳大利亚加大投资,加拿大同样也有投资,但相对少一些,一战后美国喊出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后,加拿大逐渐被美国所控制。
在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的投资主要是圈地,然后勘探出地下矿产,并进行初步建设。
中国要从外部进口原材料这是没错的,但并不意味着要持有。
一战过后因为人们被压抑了太久,消费只支撑了两年的经济繁荣,之后迅速陷入萧条。
这只前肯定是要把海外资产都卖掉的,这样才能避免损失。
到时候要想进口原材料,从那些新矿主那里进口就是了,实在要重新掌控,卖掉的钱也能买更多的矿产。
因此江渝此时号召商业协会在中南半岛、东南亚、印度、澳大利亚进行投资,只是投机性的。
当然也有这几年的原材料需求的因素,不过这个需求一过,就可以卖掉了。
正是出于这样的目的,到了1915年,财团和华东商业协会的资本向外投资的数额越来越大,到了1915年年末,对外投资总额已经上升到了三十亿炎黄币。
这些投资在随后几年为中国带来了丰厚的回报,战争期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