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四章 盟主袁绍,孙坚先锋(第1/2页)  大汉之我是董卓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诸侯于汜水关前扎下大营,曹操提议袁绍为盟主,诸侯谁也不服谁,袁绍四世三公占了便宜,顺利当上盟主。

    袁术不仅是四世三公,还是袁家嫡子,为什么没有当上盟主呢?

    因为人缘太差。

    陈留太守张邈疏财仗义,好交朋友,在洛阳期间,与曹操、袁绍等经常交往,关系很好。

    但是袁术人品,张邈不喜欢此人,虽然他们同期,但没什么交情。

    张邈尚且如此更何况他人。

    而且此时如论威望的话,袁术根本比不上袁绍。

    袁绍在洛阳时曾经与董卓吵过架,当时差点打起来。

    董卓摆宴席大宴群臣,要行霍光伊尹之举,废立天子,袁绍据理力争反对董卓,差点被董卓杀了。

    有了这件事,袁绍的威望如日中天。

    就像曹操曾经刺杀董卓,即使失败了,也获得无数的人望,陈宫便是第一个追随的人。

    后来由于曹操太狠,杀了吕伯奢全家,陈宫离开了曹操。

    袁绍成为盟主,第一件事便是封他弟弟袁术为粮草总督,可能也有弥补袁术的心里,诸侯都没有什么意见。

    毕竟粮草虽然重要,但是需要军士押运看管,一定程度上属于累赘。

    放在袁术处,又不会有什么危险,而且还有免费的劳力押运何乐而不为。

    但是孙坚却不这样认为。

    孙坚在担任长沙太守之前,在北方抗击过胡人,黄巾大乱时,又随卢植与皇甫嵩浇灭叛乱,经历过数次大战,立下赫赫战功。

    他知道粮草的重要,袁术此人自大狂妄,气量极小而且善妒,完全不适合看粮。

    历史也证明袁术确实不适合押运粮草。

    在袁绍任命袁术押粮时,孙坚极力谏言阻止。

    但势单力薄,没有成功阻止这件事,而且还让袁术记恨上了。

    孙坚也是太老实,既然不喜欢且已经得罪了袁术,就不要将粮草交给他。

    他却觉得联盟本就不团结,如果他分帮拉派,那么联盟就瓦解,而且有袁绍在,不怕袁术耍手段,一切都是为了联盟。

    以致后来缺粮,差点死在汜水关前,袁绍也没有给他做主。

    曹操就聪明很多,他知道袁术不是什么善人,不放心将粮草交给他,但也不得罪袁术。

    这就是做人的差距。

    当然还有相同做法公孙瓒、陶谦等人。

    袁绍有些诸侯没有交出粮草,但没有说什么,算是默许了。

    诸侯中,东郡太守乔瑁与兖州刺史刘岱,两人有仇且极深。

    乔瑁的东郡邻着刘岱的兖州,因为边界的事情,两人已经到了动手的地步,发誓永不共边。

    历史上,乔瑁最后也是被刘岱所杀。

    此次曹操与袁绍召天下诸侯来洛阳,一来他们不得不来,二来他们想在此次进攻洛阳混点功劳。

    诸侯可能都有这样的想法。

    所以他们暂时放下仇恨一起参与会盟,但是两人的想法都是一致的,那就是永不共边。

    所以诸侯暂时分成两派,一是袁绍为主的刘岱一方,一是曹操为主的乔瑁一方。

    双方分开进攻洛阳,由袁绍统一指挥。

    后勤安排好之后,便是先锋的任命了。

    诸侯对于孙坚做先锋没有丝毫意见,毕竟江东猛虎不是白叫的,一直记恨孙坚的袁术也没有什么意见。

    袁绍率领大军坐镇大营,孙坚带领己部军士以及程普、韩当、祖茂、黄盖四将,先行一步,进攻汜水关。

    本来汜水关前是没有营寨,孙坚直达汜水关的,因为董卓的缘故,平白多了三个营寨。

    这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