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章 一个大汉的原则(第1/3页)  大汉之我是董卓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日升月落,秋风乍起,给初秋的洛阳又添几分凉意。

    董卓然坐在大厅中央,吕布站在旁边,堂下李儒、牛辅侍立两旁,下面是李郭张樊四将,分做两边,身后各站手下之将数位。

    董卓然昨晚跟书灵商讨了大半个晚上,终于确定了跟诸侯们作战的基本基调。

    第一条,训练军士,准备粮草。

    第二条,召集手下良将,赐恩拉拢,增加自己的实力。

    第三条,控制皇宫,抽换宫廷禁卫。

    为什么会是这三条呢?

    董卓然虽然是个军事小白,不懂打仗,但是作为一个后世人,经过了各种抗日神剧的洗脑,多少知道了一些很肤浅的东西。

    比如说,打仗肯定要训练,练兵千日用兵一时嘛,粮草就更不用说了。

    至于第二条,是董卓然早就想好的,张辽、高顺、徐晃这些三国后期非常有名的大将,还有贾诩这位顶尖的谋士,如今正在他的麾下,此时不赶紧召进招揽到自己的麾下,拉拉感情,更待何时。

    越早的招揽他们,知遇之恩的恩情就越大,这可是有理论依据的。

    古代的九品中正制、察举制等选官制度,都是以朝中大佬的赏识为主,有了大佬们的赏识,不管你是什么身份,什么阶层,从此以后你就能当官。

    而对于被赏识者,这是知遇之恩。正因为有这样的制度,所以知遇之恩对于古代人来说,不下于救命之恩,甚至有可能超过。

    所以董卓然才会如此急迫的想提拔他们,增加恩情。

    其次,董卓然手下没有什么武力值高的武将,他怕吕布这二五仔,反复无常,又因为其他什么原因突然觉得,董卓骗他、耍他,再让王允这样大忽悠挑拨离间。

    到那时,吕布这兔崽子要杀董卓然。

    谁能挡遮住?

    有了张、高、徐三将,虽然未必能挡住吕布,但至少能够为董卓然争取跑十九米的时间不是?

    当然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董卓然依然不相信吕布。所以急需一些高武力值的武将,给董卓然增加点信心。

    第三条,董卓然想做很久了,后世,在万恶的资本主义世界里,有一种制度叫做首相制,首相制就是皇帝只做好自己的皇帝就行,其他事情全部交给首相来办。

    想到这里,董卓然感觉曹操真是个了不起的人,他居然首创了首相制,虽然传到曹丕这个坏丕子的手里就断了,但是为后世的万恶的资本主义世界,提供了理论依据。

    并且“首相制”在万恶的资本主义世界里已经发展成一种非常优秀的制度。

    董卓然觉得这个制度很符合现在的大汉的国情嘛。

    在董卓然的世界里,好的东西他就要抄袭,不能抄袭的,改一改,适应适应之后继续抄袭。

    “首相制”如此优秀,又非常符合如今大汉的国情,他岂会错过,控制皇宫便是第一步?

    不过,他也不会一味的蛮抄蛮干。

    就比如董卓然那个同学,傻不吧唧的,抄他们学习委员的卷子,一顿猛抄,标点符号抄了也就算了,名字也抄。

    抄完后,学习委员就挨了顿板子,一个题一板子,整整一张卷子,董卓然在旁边看着都觉得屁股痛。

    偷偷的拿出了他的小本本,记下了这件事。

    并在前面做了一个星号。

    防止自己以后犯同样的错误。

    小本本写着:“以后抄卷子千万不要抄名字!!!”

    这件事对董卓然的影响非常深刻,所以董卓然抄任何东西的时候,都会做一些改变。

    首先,首相制,只有一个大汉的基本原则是不能变的。

    其次,汉高祖血脉皇帝代表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