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〇四二章 一步一个脚印(第3/4页)  铁骨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弹药c坦克c飞机以及汽车c自行车等等。

    早在七七事变之前,西南的工业体系已经基本上完备,并且培养了足够多的熟练工人和工程技术人员,能够自行生产几乎所有的机床c设备和生产线,并且还具备了把低精度机床改造升级的实力,无限制地复制生产工业母机和生产各种设备c生产线!

    随着钢铁产量急速增加,安毅集团的工业母机和各种机械设备c生产线的数量越来越多,产能越来越大。

    再看可利用资源方面。在老南昌及叙府发展的最初那段时间,资源比较匮乏,一般是通过进口美国的废旧钢铁c澳大利亚和法属安南等地的生铁以及采购自国内的马鞍山c大冶和綦江的铁矿石来供给钢铁厂炼钢。

    在此期间,安毅集团占据了綦江铁矿,并开始逐步与云南省c西康省政斧合资开发攀枝花铁矿,产量逐步提升。七七事变前后,大量的生铁依然源源不断地通过法属安南和北部湾的钦州港输入国内,后来虽然随着太平洋战争的全面爆发,曰本海军逐步控制了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水上运输,从海外进口的钢铁基本断绝,但此时攀枝花铁矿的产能已经提升上来,再加上煤铁伴生的太原钢铁城的建设,这使得安毅集团的钢铁产量不仅未受影响,反而再次扩大。

    待三八年拿下中亚和西西伯利亚东南部地区后,随着世界上最大的煤田——位于库兹涅茨克山同萨莱尔岭之间呈西北至东南走向,长三百多公里c宽一百多公里,面积三万多平方公里,储煤量达6430亿吨c炼焦煤探明储量3248亿吨的库兹巴斯煤田落入掌握,再加上临近的c南北向的绍里亚山区储量达185亿吨的巨大铁矿区,可以说把制约安毅集团发展的桎梏一下子打开了!

    除此之外,蒙古境内高达1000亿吨的煤炭及30多亿吨的铁矿c中亚卡拉干达地区高达40亿吨以上的煤矿和20多亿吨的铁矿储量,以及彻底光复次大陆后收获的高达250亿吨铁和2800多亿吨的煤,让安毅集团的发展具有了无穷无尽的潜力。

    这一步步走来,让安毅有着颇多的感慨。

    不仅仅是煤铁,由于领土的急剧增长,安毅集团逐步拥有了世界上最丰富的钨c钛c稀土c铜c铝c铅c锌c锡c锰c铬等有色金属资源,可以实验并生产各种各样的优质合金,由特种合金钢材生产出来的工业母机质量和效果更佳。

    自行生产是产能高速扩张的一个方面,安毅集团还从新光复的西伯利亚c中亚和次大陆等领土上,获得大量苏联c英国的机床设备,虽然这些能够自我复制的工业母机并不先进,许多还是二十年代甚至是一战前的产品,但经过工程技术人员更换核心部件,进行技术改造和升级,依然焕发出第二春,生产出大量的机床c机械设备和生产线!

    可以说,在这样一分二c二分四c四分八并以此类推的连续扩张中,工业母机的不断自我复制,如同可怕的核子裂变一般急速增涨,进而再根据图纸生产出各种各样的机械设备和生产线,这是中华明煮共和国工业高速发展的最主要原因。

    而在此基础上,因战乱带来的巨大外来助力,再次加速了安毅集团工业产能的扩张。

    德国占领波兰c丹麦c比利时c法国以及苏联的西部国土后,得到了无数的机床及机械设备c生产线。要知道这些国家大多进入工业化时代,几乎都具备一定的拿手科技和技术,在近百年的对外殖民c经济扩张和工农业的剪刀差中,累积了海量的财富。

    但是,德国及控制地区围绕着战争进行的工业生产,受到铁路c公路乃至航空交通线的极大制约,而且资源也是相对有限的,必须要用到关键的地方,这就导致大量闲置工厂的出现。这些停工的工厂,对于充分享受战争红利的德国来说几乎没有任何用处,于是便成为了可以用来交易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