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七四七章 一切顺利(第3/5页)  铁骨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续开发利用的良田。

    现在是农历七月间,经过一年多的建设,中亚和蒙古那些大小各异的c拥有丰富地下水资源的沙漠外围,都建成了大片集体农场,农场里种植的是玉米c番薯c土豆等作物,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叶肥茎壮。若是行走在各个农场的田间地头,放眼望去,一片平整葱绿的景象,如果不走到农场的边缘,透过防护林看到远方黄灿灿的沙漠背景,肯定会让人误以为进入了绿洲或者是平原地区。

    中亚c蒙古c阿富汗,或许未来还要加上波斯南部c印度西部地区,面积非常大,可以开发利用的土地很多。所以,南华永远不会嫌移民多,年轻力壮善于吸收知识的青壮年,安排进入工厂,年纪稍大拖家带口的,在扫盲后便被安排去务农。

    南华有的是土地,但其中包含大量沙漠和沙化草原,这些极端恶劣的地形地貌,严重威胁着城市和乡村的生存。农科院专家实地考察后认为,按照现在的自然条件,若是规划建设得当,许多地方完全可以用于农业种植。要知道,沙地地形对土豆c番薯c花生等作物生长的形状规则极有好处,而且这些地方光照足,作物光合作用显著,产量高,完全可以在沙漠中建立农场,种植作物。

    于是,根据农业专家们的意见,川南集团以公司投资的方式,沿着沙漠的边缘地带,建立起了大量的农场,在获得农业收成的同时,顺便起到治理沙漠的作用。由于地下水极为丰富,这些农场甚至不需要喷灌设备。

    通常的做法是:

    首先在沙漠中划出一部分,种植沙柳。沙柳极为普遍,在蒙古c中亚c四川等地随处可见,其繁殖方法非常简单,只需扦插并在早期注意浇水,便可成活。它生长迅速,枝叶茂密,根系繁大,固沙保土力极强,耐旱,抗风沙,耐一定盐碱,耐严寒和酷热,喜适度沙压,越压越旺,繁殖容易,萌蘖力强,可以说是改造沙漠的不二之选。

    沙柳成活后,外围再种上杨树,两者结合起来,便可以防止流沙侵袭,减少风沙对农场土地的侵蚀。一般来讲,农场之间不种作物的地方,都会种上这些沙柳和杨树,或者是其他蒸腾作用不明显c较能吸附水分的灌木。

    有了这些植物后,便可以进行农场建设了。

    首先用推土机推平沙丘,然后根据沙地的盐碱度,分别搭配酸姓的石膏粉或者是碱姓的稻草灰进行中和,随后,便用耕地机翻土,用开沟机制垄,用播种机点种,最后则由工人背着水箱,一株株灌溉。

    作物成活后长出绿芽,有时候会在一夜之间被沙尘暴卷出地面,这时农场的工人们必须半夜起来,重新把作物种进垄上,再用沙子盖上,等到根系发达后攀咬进土里,便不再害怕风沙了,不过那时候却又担心从远处沙漠里卷来的沙子把作物掩盖,必须得用心除去遮盖作物枝叶的沙子,还得注意经常浇水。

    最后,由于沙地的土壤有机质含量低,保水保肥能力差,所以通常是先种植土豆,土豆收获后,再种植其它的农作物,比如种玉米,就可以有效保持水土,沙尘暴来时,不会让土壤被吹走。而且,次年开春收穗后,玉米秸秆可以粉碎作为绿肥直接埋到地里,为沙地增加肥力。如此周年保持植被覆盖,防止扬沙,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土壤肥力,推着农场不断地向远处的沙漠延伸,开发较早的农场的沙地也就逐渐变成良田了。

    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很难,不过只要有人组织,并提供大量机械设备进行生产,再以利益挂钩,一切都不是问题。

    一亩沙地至少可生产一千公斤土豆,一名工人带着妻子,可以照看二十亩土地,也就是两万公斤。现在一华元可购买二十公斤土豆,两万公斤也就是一千华元。农场给工人开出的是基本工资十五华元,外加最低百分之二十c最高百分之五十的提成,也就是说,保守估计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